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5章.勢如破竹 第2節

大將軍親自出征幽州的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張溫、趙岐、蔡邕先後找到李弘,請他慎重考慮。此去幽州路途遙遠,戰事也未必能很快結束,如果大將軍在幽州待上大半年,對冀州的穩定和發展非常不利。現在新政的推行阻力很大,急切需要大將軍的支持和震懾。大將軍一走,新政的實施肯定會停滯不前。

李弘態度很堅決,目前平定幽州比什麽都重要,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幽州,冀州就無法穩定和發展。

趙岐情急之下,幹脆把話挑明了說,“你一走,冀州必亂。”

冀州現在有幾個急待解決的憂患。

一是新政的實施。新政實施牽扯到土地、賦稅、選拔、農耕水利等諸多方面,其中矛盾最激烈的就是土地和賦稅。由於它們直接牽扯到了不同階層的利益,沖突日漸增多,門閥富豪、普通農戶和河北諸府之間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

二是屯田。冀州的屯田都是民屯,牽扯問題多,包括流民的賑濟和安置,屯田物資的合理安排,屯田賦稅的減免,屯田區分散和郡縣的配合等等。這些問題過去在北疆都很好解決,但到了冀州,事情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首先就是有許多流民,包括剛剛從北疆邊郡南遷的大部分百姓,他們寧願等著吃賑濟,也不去屯田。這些人很聰明,他們算了一筆帳。如果要租種府衙的土地,就要上繳田租,要償還借用府衙的種子和農具的錢,還要交各種各樣的臨時攤派費用,比如修繕溝渠的錢,另外還要服徭役。這樣下來,一年的收成幾乎全部交給了府衙,碰到收成不好的時候,還要倒欠。自己一家人拼死拼活,最後不但一無所有還要倒貼,誰願意幹?還不如天天遊手好閑等著吃賑濟。

為什麽北疆屯田的時候,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北疆屯田的時候,朝廷考慮到北疆貧瘠,土地收成少,下旨免除了屯田農戶三到五年的賦稅,屯田用的種子、物資也由府衙無償提供。另外,北疆諸府還免除了軍屯、民屯的所有攤派費用。這樣一來,原來在北疆邊郡屯田的百姓只要上繳很少一部分租種土地的錢,其它收成都是自己的。

冀州的土地和北疆比起來,不但數量多,地力好,收成也高,屯田政策當然要相應調整。但從北疆邊郡南遷的百姓到了冀州後,一看屯田政策變了,自己的收益少了,馬上就不幹了。他們本來想著回冀州可以過上好日子,誰知道還不如在邊郡過得好,當然十分不滿了。

趙岐主持冀州民屯,走訪了不少地方,了解百姓疾苦,曾經要求大將軍適當減免屯田農戶的賦稅,但冀州諸府強烈反對。原因很簡單,屯田農戶的賦稅減免了,普通農戶怎麽辦?都是種地,都一樣的流汗,結果辛苦一年,收成遠遠低於屯田農戶,那冀州還不鬧翻了天?大家還不如都去做流民,然後到屯田區去耕地。

問題隨即接踵而來。大家都去做流民了,那門閥富豪的土地怎麽辦?租種田地的人都跑了,田地不就荒廢了?如果要減免賦稅就一起減,大家一視同仁。

整體削減賦稅,受益最大的是門閥富豪,損失最大的是河北諸府,百姓占不了多大便宜,所以此事就此被擱置,至今沒有解決。

三是吏治極度腐敗。大漢人口最多,財賦最多的州郡主要是司隸、豫州和冀州,這三個地方的官吏也是大漢最多最集中最腐敗的地方。這些地方吏治腐敗到了何種程度,看看黃巾軍最先爆發的地區,黃巾軍聲勢最大、戰鬥最激烈的地區在哪裏就知道了,就是冀州和豫州。

北疆的官吏和冀州的官吏在數量上無法相比,在吏治的腐敗程度上更是無法相提並論。過去冀州非常富裕,上上下下的官吏即使很腐敗,也不會象西涼一樣,馬上激化矛盾,引發叛亂。畢竟它太有錢了,腐敗得起,但現在就不行了。經過連續不斷的戰亂和天災人禍之後,冀州也到了極限,腐敗不起了。

北疆軍占據冀州後,雖然長公主帶了一批官吏趕到了邯鄲,李弘也從北疆先後征調了幾十人,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目前這一百多人都集中在長公主府、大司馬府和大將軍府。地方郡縣也就更換了一批主要郡縣大吏,不過數量極少,冀州諸府的所有官吏幾乎都是原班人馬。

這些官吏貪贓枉法已經成了習慣,他們通過盤根錯節的關系和各種各樣的勢力,完全控制了冀州諸府。隨著冀州逐漸穩定,新政逐漸推行,冀州各級官吏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利用新舊政策交替漏洞百出的機會,肆意枉法,吏治的腐敗一時間達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