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14節

十月上,冀州,邯鄲,大將軍行轅。

關中、關西局勢連續突變,天子危在旦夕,而河北諸府卻因為救災賑濟和秋收秋種的事忙得焦頭爛額,一時間無力西顧。

洪災過後正值夏季高溫,死去的百姓和牲畜屍體來不及掩埋,瘟疫還是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李弘、張燕等人不顧疲勞,帶領數萬大軍日夜奮戰在抗災前線。襄楷大師率領大知堂弟子冒著生命危險四處治病防疫。華陀大師也帶著弟子趕到了河北。九月底,氣候轉冷,疫情終於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時間,河北三州開始了秋收秋種。冀州受災,糧食減產,河北要想平安度過難關,必須要保證三百多萬災民吃飽穿暖,必須要幫助他們重建家園,重耕土地,而最關鍵的一段時間就是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李弘為此急告河北諸府,想盡一切辦法多收糧食,籌措救災物資,務必保證災民沒有一個人餓死,沒有一個人凍死。

這次大災難,耗盡了河北的賦稅、糧食和各類物資。河北雖然還在勉強支撐,但它就象一個傷痕累累的巨人,隨時都會轟然倒下。

錢、糧和時間決定了河北的生死存亡。

這個時候,河北三州的門閥世族富豪們表現出了驚人的忠誠,他們在河北最危急的時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從七月底開始,長公主和張溫、馬日磾、崔烈、袁滂等大臣開始遊說冀州大族,王柔、令狐邵、郭蘊等大臣奉命趕到並州遊說。衛固、衛覬、蘇先等大臣趕到河東遊說,鮮於輔、劉範、田疇、公孫瓚等大臣在幽州遊說。河北的存亡直接關系到三州門閥世族富蒙們的利益,他們在得到長公主和李弘的承諾後,同意出賣土地,賒借糧食和物資,這大大緩解了河北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河北三州所有縣衙,都接到了長公主和大將軍的求援書信。長公主和大將軍請求各縣衙張貼榜文,遍告百姓,希望他們能盡綿薄之力,幫助三百多萬災民度過難關。河北百姓毫不猶豫,紛紛趕到縣衙捐助糧食和物資。

大漠胡族諸部也接到了大將軍的書信,大將軍請求他們給河北捐助牲畜以幫助災民過冬。胡族諸部落王立即派出使者,帶著牛羊等牲畜急赴冀州。

三百多萬災民沒有象過去一樣陷入恐慌和絕望,更沒有逃亡,他們對大將軍和河北諸府非常信任。在各級府衙的妥善安置和救助下,他們平靜地度過了最為艱苦的幾十個日夜。洪水退盡後,災民們立即返回了家園,開始了重建。

錢、糧的問題暫時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時間。河北需要恢復元氣的時間。

從目前形勢來看,北疆軍已經無力阻止袁紹占據關中和關西。袁紹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將迅速增長,而曹操和田楷因為躲過了這場災患,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他們的實力也將得到一定增長。河北擔心的是,袁紹、劉表、曹操、田楷會不會趁著冀州遭受重災的機會,聯手出兵攻擊。如果袁紹會盟各地州郡兵馬同攻河北,形勢將再度惡化。

由此引出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天子救不救?如果把天子救到河北,也就等於給了袁紹聯合各地州郡攻擊河北的一個最佳借口。

如果不把天子救到河北,那關西就不能放棄,否則天子何處安身?關西不放棄,也就等於拖住了袁紹,但關西戰場就要展開持續大戰,這對河北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爭論因此變得非常激烈。

在過去的幾年裏,勤王是河北大吏們的共識,是最為迫切的事,是關系社稷存亡的根本。

然而,今春北疆軍殺進關中後,天子卻拒絕到河北,並聯合袁紹等叛逆圍攻北疆軍,致使北疆軍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出了關中。勤王失敗了,河北大吏們的共識隨即也就崩潰了。

緊接著黃河決堤,河北三百萬災民無家可歸,河北生死懸於一線,這更極大地刺激了河北大吏。

幾年來,晉陽大學堂,邯鄲大學堂都在極力推習鄭玄的“新經”,河北碩儒名士們也常常聚在一起探討荀子的“隆禮重法”之道,思考孟子的“民重君輕”之言。隨著改制的逐漸深入,河北大吏和士人們開始意識到勤王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讓千千萬萬的百姓活下去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

先賢們的思想傳承了數百年,雖然屢遭劫難,但從眼前的形勢來看,無疑它是正確的。

天子高高在上,任用奸侫,禍國殃民,最後百姓沒有活路了,黃巾軍開始叛亂了,十年下來,社稷終於崩潰。重君輕民,民不堪忍受,最後民不但摧毀了君,也摧毀了社稷。如果繼續下去,中興大漢顯然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