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5節(第4/5頁)

他擡頭看著蔚藍色的天空,劇烈地喘息著。

父親,你能告訴我,我現在該怎麽辦?如果我背叛袁術,你是否會原諒我?袁術已經不是過去的袁術了。他背叛了天子和朝廷,背叛了大漢。他就象過去的董卓,今天的李弘一樣,正在禍國殃民、塗炭生靈。廣陵之戰,我敗了,就象父親當年敗死在襄陽一樣,我們父子都為袁術盡力了,我們不欠他什麽,我們和他之間的恩怨已經隨著大江上的熊熊烈火了結了。

“伯符。孫伯父為什麽名揚天下?”周瑜劍眉微皺,突然大聲吼道,“孫伯父為大漢而戰,為忠義而死,你呢?你豈能玷汙孫伯父一世威名?”

孫策仰天長嘆。

猛然,他大吼一聲,拔刀在手,淩空剁下,“為大漢,殺……”

書房內,孫策、張昭、周瑜、魯肅、孫賁、朱治、程普七人圍坐一起,探討時局,商量應對之策。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冀州大戰地最新消息。”張昭嘆了一口氣,翻出一卷竹簡,“這是我們從壽春得到的消息,是上個月底的,說北征大軍已經殺到了信都城下,北疆軍在三個多月內連退了六百多裏。不過,由於袁術攻打徐州和兗州已經一個多月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征各路大軍應該正在陸續後撤,估計很快中原就要烽火連天了。”

張昭四十多歲,身材瘦弱,顴骨高聳,兩眼有神,神態矜嚴,看上去不苟言笑,有點讓人望而生畏。他是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寫得一手好隸書,以研習《左傳春秋》聞名於徐、揚,和徐州名士趙昱、王朗、陳琳等齊名。二十歲的時候就被舉孝廉,但他堅辭不就。徐州刺史陶謙到任後,舉他為茂才,但他仍不接受。陶謙很生氣,認為他輕視自己,把他關了起來,逼他答應。後來經趙昱等好友求情,才被陶謙放了出來。

曹操攻殺徐州,肆意屠城,徐州名士四散而逃。張昭逃到了揚州九江郡。袁術曾數度征辟,他嗤之以鼻,根本不理,但當孫策奉命率軍渡江攻擊江東時,張昭卻背著個小包袱,屁顛屁顛地跟在只有二十歲的孫策後面,說要給他出謀畫策。孫策當時高興地差點沒暈過去,如果不是張昭那張威嚴的臉和不容置疑的口氣,孫策還以為這位高人吃飽了沒事找他窮開心呢。

張昭是為了替好友趙昱報仇,才不惜自降身份,跟在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孫策後面去打江東。江東有他的仇人笮融。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下邳國相笮融在徐州待不下去了。徐州牧劉備和一幫徐州大儒名士把矛頭對準了笮融。

笮融是陶謙的同鄉,因為和丹陽軍統領曹豹關系好,被陶謙任命為糧料判官,掌管廣陵、下邳、彭城三地賦稅運輸之職。

笮融好佛學,在彭城等地興佛事,布善舉,在下邳、廣陵等地修建浮屠祠(就是佛寺)。百姓興佛,樂善好施,有助於安定民心,陶謙認為他有功,於是拜他為下邳國相。

然而,笮融接下來做的事卻引起了公憤。

從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到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耗費了大量財物在下邳、廣陵等地大肆興建浮屠祠。這些佛祠佛塔多為多層木結構建築,“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極其奢華。在佛祠裏還用銅塑佛像,遍體塗以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睢寧下邳八景之一的九鏡塔即是笮融所建佛祠之一。塔上九面銅鏡即塔刹上的銅盤,除寶塔外還有大雄寶殿及山下湖邊長廊。在建刹吸引周邊佛教信徒之外,笮融還用免徭役法,引誘境內外百姓來祠聽課講道,前後誘得五千余家。每逢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裏。置酒飯任人飲食,其費用以巨億計,百姓來觀及就食者達萬人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其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

(所謂“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即在上層用金屬按印度窣堵波式樣的縮影作刹,下層用中國原有的所謂“望仙樓”多層樓閣式為塔身,成為寺的中心,這是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這些重樓閣道據說最多可以容納三千人在其內課讀佛經。這也是史上最早的課讀記載。)

一邊是流民成災,食不果腹,一邊是浪費錢財,大興佛事,試問誰能忍受?趙昱、陳登、縻竺、孫乾等徐州大吏連番勸諫劉備,立即把笮融殺了了事。

劉備忍無可忍,書告笮融,要麽立即給我滾蛋,要麽等著砍頭。

笮融不敢不走。此時笮融的好友,被陶謙逼走的原彭城相薛禮正好屯住在丹陽郡的秣陵。笮融隨即決定投奔薛禮。於是,笮融帶著男女信徒數萬人,馬三千匹從臨淮方向進入廣陵郡。廣隙郡太守趙昱非常痛恨笮融,但此刻笮融要走了,他也假意客氣一下。廣陵郡承平已久,錢豐糧足,笮融賊心大起,殺了趙昱和他全家,縱容部下大肆劫掠,然後過江投靠了薛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