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7節

沮授和郭圖之間的矛盾爆發得非常快,這不但直接導致河南戰局惡化,滎陽重鎮丟失,而且還嚴重危及了洛陽的安全,這是袁紹所始料不及的。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想好在確保洛陽安危的情況下如何妥善解決沮授的事。

沮授權勢太大,洛陽軍政大吏很多都是他的門生故吏,雖然自己可以借助此事解除沮授的權力,但同時也存在很大風險。自己一旦處理失當,讓沮授和眾多翼州籍大吏感到生命受到威脅,那麽洛陽極有可能爆發更大的危機。在現今征伐中原的關鍵時刻,這個危機也許會對自己的王霸之業產生致命一擊。這個結果是袁紹絕對不願看到的。

袁紹召集許攸、辛評、逢紀三人反復商量。

許攸的情緒很高漲,想了很多解決之策。

許攸和袁紹是幾十年的摯交,當年為營救黨人,他們和一幫兄弟出生入死。董卓亂政,袁紹出逃冀州後,書邀許攸,許攸馬上急赴冀州,竭盡全力幫助袁紹。討伐董卓、逼走韓馥占據翼州、攻占關洛初建霸業,許攸可謂功勛卓著。但因為袁紹要倚重以沮授為首的冀州勢力,他並沒有像沮授一樣得到袁紹的重用,成為洛陽舉足輕重的人物,這讓許攸耿耿於懷,郁郁不樂。

袁紹在關、洛站住腳後,許攸本以為憑借身後強大的穎川、汝南勢力的支持,可以取代沮授的地位。然而事與願違,因為許閥和袁閥關系的破裂,穎川、汝南各門閥勢力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袁紹志在王業和袁閥繼承人之爭等諸多敏感問題,洛陽權勢爭鬥異常激烈。許攸因此不但未能取代沮授,反而逐漸被袁紹疏遠,越來越遠離權力中心了。

這次的機會對許攸來說千載難逢,所以他不遺余力,和辛評、逢紀一起出謀劃策,打算把壓制他們多年的冀州勢力徹底趕出洛陽。

許攸認為此刻形勢復雜,攻占中原是當務之急。為了迅速穩定洛陽,還是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把冀州勢力連根拔除為好,以免留下無窮後患。

辛評堅決不同意。

連根鏟除冀州勢力等於在洛陽刮起一場腥風血雨,動作太大、影響太大、牽扯太大。即使成功了,保證了洛陽的穩定,但肯定會傷筋動骨,對洛陽來說損失不可估量。一旦中途出現意外,洛陽可能元氣大傷,徹底喪失攻占中原建立王業的機會。因此他建議還是暫時閑置沮授,逐步削弱冀州勢力,維持洛陽的穩定,待拿下中原後,再從長計議。

逢紀立即出言反對。

如果按辛評的辦法解決洛陽危機,最後從這場危機中得到最大利益的肯定是袁譚。

冀州勢力中的很多人都堅持立長不立幼,極力支持袁譚成為袁閥繼承人。袁譚得此機會,勢必會不遺余力地拉攏他們,以便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勢力。袁譚得到冀州籍大吏的全力支持,其實力必會暴漲。如此一來,袁尚就沒有機會了。此次袁紹之所以下定決心削弱冀州勢力,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過,袁紹倒認為辛評的擔心非常有道理。

辛評的勸諫都是從穩固袁紹的大業出發,而許攸卻不是,他為了撈取權勢,不擇手段,甚至連袁紹的霸業都不顧了。

袁紹從張邈背叛自己之後,已不再信任昔日的一幫舊友,雖然他依舊把許攸留在身邊,但因為這幾年兩人政見不一,屢屢發生爭執,袁紹已完全不信任他了。這次沮授被趕出洛陽後,袁紹打算再次起用他,利用他的權勢來制衡穎川、汝南諸勢力。在他看來,只要許攸支持自己建立王業,這個人還是可以信任的。但今天一番話談下來,袁紹發現,許攸已經不是十幾年前那個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忠心耿耿的許攸了。

“沮大人在北疆軍南下後,處置嚴重失當,給洛陽帶來了重重危機,考慮到此次危機是由公則(郭圖)抗令引起的,主要責任不在沮大人,所以……”袁紹看看三人,以征詢的口氣問道,“我打算上奏天子,舉薦他為大鴻臚,讓他到許昌去侍奉天子,你們看如何?沮大人勞苦功高,這點過失畢竟算不了什麽,無須罪罰。”

“大人,好辦法,好辦法啊。”逢紀鼓掌高贊。許攸、辛評相視苦笑。

逢紀在一邊手舞足蹈,兩人也不好無動於衷,只得站起來恭維了兩句。

曹操把天子送到許昌後,除了丞相府外,朝廷其他諸府也都遷到了許昌。天子既然不在他手上了,他當然不願意花錢養一幫白吃白喝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的官吏。這個朝廷純粹是個擺設,人員不齊備,平時也無事可幹,不過好歹能拿一份俸祿混混日子,養老休閑還是不錯的。此時袁紹為平息洛陽危機,讓沮授去許昌朝廷任職大鴻臚,明裏是升了沮授的官,肯定了沮授的功績,但暗底裏卻剝奪了沮授手上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