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48節

許攸憤然離開北疆軍大營,返回許昌。

議和失敗在袁紹的意料當中,他並沒有怨怪許攸。不管北疆軍是否接受議和,聯軍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把戰事無限期地拖下去。如果北疆軍願意議和,聯軍可以得到喘息的時間,可以減少損失。現在北疆軍既然不願接受議和,那麽陰溝水、浪湯渠一線的戰鬥將持續緊張。雖然這可能導致聯軍在局部戰場繼續後撤,但已經影響不了大局。目前戰場上雙方兵力接近,聯軍倚仗有利地形層層設防,將士們以逸待勞,攻防勇猛,對峙的局面將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五月下,隨著聯軍各路援軍的到來,聯軍在兵力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北疆軍的攻勢隨之減弱。

在中路戰場上,因為荊州後續援軍趕到戰場,聯軍在兵力上達到了九萬人,相比北疆軍的六萬步騎大軍,占據了明顯優勢。北疆軍眼見無法繼續威脅浚儀和開封,隨即退守到浪湯渠東岸。

南面戰場上,由於聯軍兵力驟增,形勢已經急轉直下。

江東援軍終於來了,但孫策和周瑜卻沒來。兩人年輕,資歷太淺,這幾年又接連和劉備、劉表交戰,彼此結下了仇怨。他們擔心到了中原戰場後會遭到一幫老家夥的欺辱,所以幹脆找了個借口,說南方山越叛亂,不來了。這支援軍的統帥是老將朱治,孫策的堂弟孫輔(孫賁的弟弟)和魯肅為副,他們帶了一萬人,在梁國的睢陽和荀彧、徐璆等人會合。不久,關羽、紀靈也率軍趕到。這樣一來,在梁國睢陽就聚集了兗州軍、徐州軍、豫州軍、揚州的九江軍和江東軍,總兵力達到了五萬多人。

徐璆奉旨出任南面戰場上的大軍統帥。他的資歷和聲望無人可及,諸軍大將一致擁戴。徐璆隨即指揮大軍沿著睢水河東岸北上,屯兵於寧陵一線,和北疆軍隔河對峙。

北疆軍在南面戰場上只有閻柔的三萬步騎大軍,兵力上處於劣勢,只能據城堅守。

北面戰場上的顏良還在繼續攻打原武、陽武兩城。趙雲支援到了北面戰場後,顏良的兵力達到了五萬五千人。而曹操在燕城大敗後,聯軍損失慘重,還剩下四萬多人。雖然雙方兵力基本接近,但聯軍士氣低迷,一直處在下風。

六月初,袁紹在戰線穩固,戰場形勢好轉的情況下,請曹操、劉備等大臣到許昌會盟。

考慮到江東孫策、周瑜能顧全大局,不遠千裏派兵支援,而新任揚州刺史閻象實際上只控制了九江一郡,所以袁紹和劉表、曹操等人商議後,特意邀請了孫輔、魯肅代表實際控制廬江郡和江東四郡的孫策、周瑜趕到許昌會盟。

六月上,袁紹、劉表、曹操、劉備、豫州刺史袁微、揚州刺史閻象、孫輔、魯肅齊聚許昌,歃血為盟,共奉天子同振社稷。

天子龍顏大悅,下旨封賞,從袁紹到聯軍校尉級以上將領,不是升官就是加爵,官爵都已升到極限的就再增食邑。總之,朝堂上下歡聲笑語,許昌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氣氛裏,全無半點戰雲密布的緊張。

此次會盟,袁紹的聲望到達了極致,上上下下,從天子到普通官吏,無不把擊敗河北重振社稷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袁紹一時成了大漢的柱石,成了挽救大漢於即倒的中流砥柱,所有人都極盡阿諛奉承之辭,竭力巴結袁紹。袁紹笑容滿面,對所有人都客客氣氣,一副榮辱不驚,坦然處之的樣子,頗有中興良臣的風範。

曹操現在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雖然倍受冷落,但也只能忍氣吞聲,低聲下氣地跟在袁紹後面,唯恐得罪了袁紹。

在會盟之後的軍議上,氣氛顯得很輕松,天子和袁紹、劉表、劉備等諸多大臣談笑風生,意氣風發,好象勝利轉瞬即至一般,沒有絲毫擔憂之色。曹操獨坐一旁,勉強陪著笑臉,郁郁寡歡,眉宇間憂色甚濃。

沮授為大臣們解說當前戰局。他詳細述說了三個多月來的所有戰事,對中原大戰的發生、發展和推進過程做了精彩論述,對北疆軍的攻擊之策做了一番推測和分析,對己方阻擊策略的成敗得失做了總結。

在諸位大人和將士們的齊心努力下,我們前後歷經了三個多月的血戰,終於在河南邊界、陰溝水和浪湯渠一線擋住了北疆軍的攻擊。目前,大戰隨著雙方在兵力、錢糧等眾多條件上的改變,北疆軍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只待北疆軍的優勢喪失殆盡,我們將展開反攻,把他們打回河北去。

沮授接著提出了持久對峙的策略,以守為主,以攻為輔,攻守結合,把北疆軍牢牢拖在戰場上,把他們拖挎拖敗。一旦反攻條件成熟,則集結重兵於正面戰場,尋求和其主力決戰的機會,爭取一戰決勝負,以最小代價徹底擊敗北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