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3節(第2/5頁)

“增兵是必要的,無論是戍守邊疆還是平定叛亂,都需要增兵,但如果定都長安,這個增兵還有必要嗎?定都長安,目前的戰場在西北兩疆,我們需要鐵騎,塞外大漠上有足夠的鐵騎,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增兵。現有兵力拿下洛陽城後,因為財賦、兵力、征伐策略等原因,只能堅守中原,無力繼續南下平叛。待西疆穩定了,長安城重建了,時間也過去很長了。那時叛逆們都已兵肥馬壯,實力大增,完全可以和我們對抗,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也就不可避免。”

蔡邕站在了鮮於輔和張燕面前,憤怒地問道:“兩位大人,我這種說法有錯誤嗎?大漢都要傾覆了,還死守西北兩疆有什麽意義?如果現在我們定都洛陽,青兗冀三州的糧食很快就能運到洛陽。朝廷的財賦可以支撐大軍連續攻擊南方叛逆。這樣一來,雖然我們放棄了西疆,但穩住了北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南下平叛上。待大軍掃平了叛逆,我們馬上就可以調頭征伐西疆,中興大業很快就能看到曙光,這有什麽錯誤?”

“然而,大將軍堅決不同意,他認為平定天下的先決條件是西北兩疆的絕對穩定,否則南下平叛必將半途而廢。我無法理解大將軍,我只能把大將軍的這種想法理解為固守北疆人的利益,不願意在中興過程中讓北疆利益受到任何損失。在他心裏,北疆是他的根,永遠是第一位,大漢和社稷只能排在第二位。”

“現在好了,大將軍的目的到達了,北疆固若磐石,西疆很快平定,長安城重現昔日輝煌。不過,大漢的江山社稷卻馬上就要一分為二,大漢的中興之期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

蔡邕發泄了一通,怒氣漸漸平息了一點,眼裏露出哀傷之色,坐在案幾後面劇烈地喘著粗氣。

楊彪和劉和都被蔡邕的一番“怒斥”鎮住了,坐在席上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這麽多年了,象蔡邕這樣公開指責大將軍以北疆和個人利益為重的大臣還是很罕見,估計蔡老大人是第一個。蔡邕和大將軍私交甚好,他那條命是大將軍救的。無論他怎麽罵,大將軍最多一笑置之,但大將軍可能會把怒氣發泄到其他大臣頭上。

楊彪和劉和看到蔡邕不說話了,急忙轉移話題,詢問李瑋可有挽救之策。北疆人雖然主動放權,但放權對北疆利益的損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此事肯定還有回旋余地。

李瑋臉露不滿之色,坐在鮮於輔身邊一言不發,顯然是被蔡邕罵火了。鮮於輔無奈,只好主動開口對蔡邕說道:“老大人,定都何處,不能只顧眼前的中興大業,還要兼顧中興之後大漢的命運。長公主也罷,大將軍也罷,老大人也罷,我們和朝中大臣們也罷,都無法預測將來的事,所以到底是定都長安,還是定都洛陽,目前正在商議,尚沒有定論。”

“大將軍為何支持長公主定都長安,老大人已經知道了,大將軍在書信中也說得很明白。現在的大漢不是十年前的大漢了,在歷經十一年的戰亂後,大漢國力衰微,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十一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在北疆堅持下來,能奠定中興的基礎,和十一年前朝廷的大軍橫掃西北兩疆,穩定邊陲有直接關系。如果沒有十一年前的落日原大戰,我們不可能在北疆站住腳,更不可能占據河北三州。”

“十一年後的今天,西北兩疆的胡族基本恢復了元氣,他們的新一代長大成人了,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相反,我們的國力不但越來越弱,而且還戰火連綿。”

“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西北兩疆的胡族對我們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我們此刻把都城定在洛陽,把主要兵力投到平叛戰場上,那麽不但西疆可能失去,北疆也有可能陷入戰火。去年的中原大戰,塞外胡騎幾乎全部南下,大漢是個什麽局面,那些胡族首領一清二楚。如果我們在塞外沒有足夠的震懾兵力,只要有一個胡族部落舉兵叛亂,則大漠必定狼煙四起,再無安寧之日。到時我們顧此失彼,中興大業如何完成?”

“大人最擔心的是大漢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但只要我們穩定了西北兩疆,我們的實力就會成倍增長,那時即使南北對峙也並不可怕,我們一樣有實力平定天下。當然了,平定天下的時間肯定要延誤,在西疆韓遂突然陣亡,西疆大亂的情況下,我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定都洛陽,我們則放棄西疆,關中岌岌可危,甚至可能變成廢墟,而中興大業絕不會像大人想象的那樣順利。定都長安,我們則牢牢控制西疆,關中穩定,洛陽穩定,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奠定橫掃天下的優勢,南方叛逆遲早都是我們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