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8節

十二月上,一場大雪從天而降,晉陽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大漢承土德已成定論,而建都長安之議也基本上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認可。但因為朝廷財賦拮據、關中安全暫無保障、兵事策略改變導致平叛難度增加等等眾多棘手問題,使得朝中很多大臣對重建長安沒有信心,甚至抱著消極和抵制情緒。在朝議和鳳凰池議事上,常常只有長公主和李瑋等部分大臣非常興奮地討論著重建長安的具體細節,而丞相蔡邕、太尉楊彪等大臣卻一言不發。

定都長安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這個工程中不僅包括宮殿府衙的興建修繕、天子和朝廷的搬遷、京畿戍防的建設和鞏固等重要事情,還包括因為定都長安而帶來的一系列國策的修訂。國策的修訂關系到國祚命運,關系到大漢的長治久安,關系到中興大業的成敗,這才是定都長安的真正目的。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僅靠天子、長公主和部分大臣們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整個朝廷的齊心協力,需要一個團結一致的朝廷來調動整個社稷的力量。

長公主為此憂心忡忡,她手詔大將軍問策,再次登門拜訪趙岐老大人求計。趙岐老大人對長公主增強皇權剝奪相權一事顯然很不滿,他直截了當地告訴長公主,定都長安能否成功,能否達到定都長安的目的,關鍵要看外朝能否確實承擔起責任,要看外朝大臣能不能為此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定都長安的所有具體事務最後都要由外朝實施完成。長公主如果不能挽回外朝的信任,其結果可想而知。這就象平叛征伐,戍疆域需要軍隊一樣,長公主正是因為絕對信任大將軍和北疆將士,贏得了北疆將士們的忠誠,大軍才能戰無不克,而社稷也因此看到了中興的希望。對待外朝和外朝的大臣們,也同樣應該如此。

長公主聽不進去。增兵之議和定都長安之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這讓她對外朝和外朝大臣們的權勢心有余悸。大漢的確需要這些人才能中興,但天子必須擁有足夠的權柄掌控他們,否則掌控天下的就不是天子,而是他們了。

大將軍的回書及時解決了長公主的難題。大將軍說,八月的官制修改給了外朝重重一擊,逼得外朝連連倒退,增兵之議和定都長安之議因此得以順利通過。但增兵之議和定都長安之議通過之後,需要外朝實施。尤其是定都長安,關系到社稷興亡,沒有外朝的鼎力相助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適當的讓步是必須的,此刻要及時修補與外朝的裂痕,緩解雙方的矛盾,重新獲得外朝的信任。大將軍提議長公主對外朝公卿大臣重新任命,並對一些大臣的職位調整做了建議。

十二月下,長公主連續下旨,再次對朝中公卿大臣做了一次大調整。

轉拜太尉楊彪為太傅,參隸尚書事。轉拜少府荀攸為太尉,參隸尚書事。

轉拜楊奇為宗正卿。轉拜孔融為太仆卿。轉拜張範為少府卿。轉拜袁耀為大鴻臚。轉拜董昭為將作大匠。轉拜陳宮為司隸校尉。

轉拜陳登為尚書左仆射,拜荀正、黃猗、劉馥為尚書。

轉拜謝明、田豫為左右中書仆射,轉拜唐放、尹思為中書左右丞,轉拜王昶、孫禮為中書侍郎。轉拜劉琬、劉曄、劉範、郗慮(鄭玄大師的弟子)為侍中,拜朱魭為黃門侍郎。

這次公卿大員的調整涉及一百多名大臣,為歷次之最。外朝大臣們非常高興,紛紛上表拜謝浩大皇恩,感謝天子和長公主的封賞。

自丞相蔡邕參隸尚書事之後,太傅楊彪、太尉荀攸也參隸尚書事,外朝權勢大為增加。但因為現在長公主和中書監牢牢把持著權柄,三位大臣對國事決策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此次北疆系以外的士人大量擁進朝堂,讓人眼花繚亂,給人感覺好象北疆系權勢大減了,不過太傅楊彪、丞相蔡邕等人卻有苦難言。湧進朝堂的派系太多了,外朝各派權勢之間的爭奪勢必會越來越激烈,從此後,外朝再想象以前那樣齊心合力對抗中朝、內朝已經很難了。

北疆系大吏在外朝和尚書台雖然沒有了優勢,但他們卻牢牢掌控著中書監和侍中寺。現在中書監是田疇,中書左右令是朱穆、劉放,中書左右仆射是謝明、田豫,中書左右丞是唐放、尹思,中書侍郎是王昶、孫禮,侍中寺的侍中令是孫資,侍中、黃門侍郎等重要官吏清一色全部是北疆大吏。

隨著這次公卿大員的調整,朝堂上的格局再次發生了變化。

外朝諸府和中朝尚書台由各派系的官吏組成,權柄雖有增加,但彼此間的爭鬥卻愈發激烈。中朝的中書監和內朝的侍中寺由北疆人控制,權柄愈發牢固。皇權和相權經過一番激烈的交鋒後,漸漸占據明顯優勢。長公主從冀州大戰結束後開始對官制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至此基本上奪回了全部的皇權,對相權也開始了強有力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