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36節

太傅楊彪和大司馬徐榮匆匆趕到麒麟殿。

太尉張燕和光祿勛趙雲都強烈要求增援武都戰場,但太傅楊彪、丞相李瑋和禦史大夫荀攸非常慎重,沒有立刻表示贊同。如今朝廷財賦極為緊張,如果增兵武都戰場,勢必會影響遠征河湟大軍的糧草供應。

“顏良將軍雖然敗於河池、仙人關一線,但由於他的攻擊,迫使劉備不得不放棄了隴西,回撤到武都郡,從而給遠征大軍擊敗羌人,收復河湟疆土創造了有利條件。”太傅楊彪說道,“南下大軍的攻擊目標實現了一半,另外一半目標是搶在劉備撤軍之前攻占河池、仙人關一線,以便圍殲劉備。但這個目標實現的難度太大,當時朝廷給顏良將軍的命令中也沒有強行規定一定要完成。因此我認為現在沒有必要支援武都戰場,只要讓顏良將軍後撤到鳳亭、兩當亭一線,保持對叛軍的威脅,把劉備的大軍拖在武都就行了。等到陛下和大將軍擊敗了羌人,收復了金城和隴西兩郡,而北疆形勢又得到了控制後,朝廷再派軍南下攻擊也為時不晚。”

李瑋和荀攸也有同樣的看法。此刻就算攻占了武都,也無法全殲劉備了。劉備的軍隊可以堅守漢中,也可以退回巴蜀,無論大軍怎麽打,今年想拿下漢中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與其在武都打一場毫無意義的勝仗,還不如傾盡全力支持遠征軍收復河湟一帶的廣袤疆域。

“如果能拿下漢中呢?”張燕堅持要支援武都戰場,堅持攻打漢中。他的理由是,只要大軍在武都擊敗了劉備,漢中的楊松就會乘機封鎖陽平關,阻止劉備大軍撤進漢中,並歸順朝廷。而韋端、楊阜等武都官吏已經秘密派人趕到漢陽和皇甫酈取得了聯系,他們將在適當時機獻城投降。現在正是大軍攻占武都和漢中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機會,漢中的楊松、武都的韋端、楊阜等人都有可能事泄被殺。

“我們不能因為一場敗仗就放棄武都戰場,放棄攻占武都和漢中的計策。”趙雲勸道,“攻占武都和漢中關系到朝廷的平叛大計,關系到以攏制蜀之策,宜早不宜遲。時間拖得越久,隴南一帶的戰局對我們就越不利。”

大司馬徐榮也傾向於支援武都戰場,但他不得不正視朝廷財賦所面臨的窘境,他必須考慮全局。目前除了西疆戰場外,還有北疆日益嚴重的危機,如果北疆形勢失控,大軍明年征伐北疆,那麽“以攏制蜀”之策可能無限期推遲,這對朝廷整體平叛策略的推進極為不利。

“先集結兵力。”徐榮建議道,“征調兩萬南軍和征虜將軍王當、驍騎將軍寥磊的四營人馬到陳倉集結。子龍(趙雲)為大軍統帥,棲之(楊鳳)為副。如果大將軍能在十月之前重創羌人,收復河湟,子龍就率四萬大軍即刻南下,占據武都和漢中,實現以攏制蜀之策。”

徐榮這個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贊同。當天晚上,徐榮飛奔櫟陽稟奏長公主。

****

大漢元平二年(公元204年)九月。

九月,西疆,河湟戰場。

大小榆谷(今貴德黃河南部)位於湟中西部,此處北阻大河,地形險固,又因為土地肥美,饒於田畜,更兼西海魚鹽之利,所以向來是羌族各部的必爭之地。

兩百多年前,這裏是先零羌的居住地,後來勢力龐大的燒當羌在其首領滇良的統率下,趕走了先零羌人,奪取了大小榆谷。滇良死後,其子滇吾,其孫迷吾、號吾等人屢屢寇邊,成為大漢禍患。孝明皇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秋,中郎將竇固、捕虜將軍馬武等人率軍擊敗了滇吾。次年,滇吾投降,願意為大漢戍守疆土。護羌校尉竇林隨即上奏,朝廷封其為“歸義侯”,加號“漢大都尉”,並在大小榆谷的北部築了一座歸義城。

現在,大漢天子和大將軍李弘就站在歸義城的城樓上,望著一隊隊的將士飛速越過河橋,進入羌人的領地。

“太美了……”天子望著湛藍的天空,望著如詩如畫的山巒和樹林,心馳神往,“這裏太美了……羌人有這麽美麗的家園,為什麽還要入侵大漢,屢屢寇邊?”

“因為大漢的疆土更遼闊,草場更肥沃,還有數不盡的牛羊和財寶。”傅幹站在他的身邊,笑著說道,“羌人貪婪成性,不會滿足這片小小的谷地。”

天子遺憾地搖搖頭,沉醉在迷人的風景裏。

李秀挽著大將軍的手,指著遠處沖天而起的數股狼煙,小聲問道:“爹,羌人在集結嗎?”

“他們已沒有退路了。要想保住家園和親人的性命,只有和我們決一死戰。”李弘的聲音裏隱約傳出一股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