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33節

大漢元平六年(公元208年)。

正月初八,晉陽。

尚書令田疇、太常卿崔均、大司農田豫奉旨趕到晉陽給大將軍恭賀新年。

三位大臣詳細述說了朝堂現狀,並拿出了丞相李瑋擬定的一系列國策新案,征詢大將軍和長公主的意見。

長安朝廷在兩件事上猶豫不決,和天子、行台大臣們爭執不下。一個是復興正統儒學的時間,一個是南下平叛策略。長安朝廷認為如今形勢不錯,天子應該及時下旨復興正統儒學,進一步提高天子威信,而行台認為,當前重點是征伐南方叛逆,這種關系到社稷根本的國策修改還是再緩一緩。在平叛策略上,長安從今年的上計結果出發,認為今年財賦持續緊張,建議天子固守淮河一線,集中兵力攻打襄陽,而行台則認為大軍士氣高漲,應該挾徐州大捷之威一鼓作氣,直殺江東。

雙方爭執不下,小天子下旨,請長安派出大臣到晉陽征詢大將軍和長公主的意見,晉陽支持哪一方,就接哪一方的決策執行。

長公主身懷六甲,僅僅禮節性地見了他們一次,說自己不再過問政事,什麽話也沒說。大將軍目前還是朝廷上公,天子又手詔問詢,他不好拒絕,但他又不願直接幹涉政事,於是給了一個禮節性的回復,朝廷應該遵從陛下的旨意。

田疇、崔均、田豫對大將軍的態度非常不滿,他們直接說明了朝廷的真實意圖。天子放出了話,天下一日不平,他一日不回長安。按照目前的形勢估計,要想徹底平定南方叛逆,至少需要兩三年。兩三年後,天子功勛顯赫,威震天下,他回到長安後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誰能制衡他?所以現在無論如何都要借著“儒學改良”的名義“援道入儒”,以“外儒內道”作為國策制定的原則,從而逐步限制和削弱尚書台的權力,迅速鞏固皇權和相權的制衡,維持社稷的長治久安。

李弘嘆了口氣。不管是武人還是士人,只要把持了朝政,首先面臨的就是權力分配問題。權力的合理分配直接關系到社稷的安危,是大漢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根本,誰都無法回避。

“這幾年,朝廷的財賦能維持平叛大戰的需要嗎?”李弘問三位大臣道,“陛下希望盡快平定天下,這個想法也沒有錯誤,無可指責。如果朝廷能確保征伐所需,不故意拖延陛下平定天下的腳步,我就出面予以勸諫。”

三人大喜。田豫說,朝廷新政的威力越來越大,財賦收入一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朝廷有信心確保征伐所需。崔均也笑著說,大將軍既然能理解朝廷的難處,那麽朝廷也不會讓大將軍為難,必定和行台齊心合力。

“你們確信,此刻朝廷提出復興正統儒學,全面修正官學之策,不會引發儒生們的反對和抗議?”李弘有些不放心,又追問了一句。

“關於在復興正統儒學的基礎上改良儒學,這種討論前前後後已經持續一年,朝野上下的儒生們對此都有共識。我們樂觀地認為,儒學改良的提議已經得到了儒生的認同,朝廷從修改官學入手大力復興正統儒學的條件已經具備。”田疇鄭重說道,“請大將軍放心,朝廷會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準確地做出國策調整,以確保社稷的穩定。”

“那好吧。”李弘點頭笑道,“你們和陛下都退一步。你們同意陛下打到長江,而陛下也同意朝廷推行儒學改良之策。”

“陛下率軍渡淮後,攻擊並不順利。”田疇說道,“一個月來,十三萬大軍在壽春(壽縣)、西曲陽(今淮南)、陰陵(今鳳陽南部)一線遭到了叛軍的頑強阻擊,攻打壽春的軍隊更是損失慘重,只有關羽將軍攻打廣陵較為順利。孫權、周瑜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拼死反抗,繼續攻擊,不過是兩敗俱傷之局,這又何必呢?”

“大將軍應該勸勸陛下,不要再打了。”田豫也說道,“只要我們攻克了襄陽,江東失去了屏障,它的敗亡不過是旦夕之間的事,江東必定因此而軍心渙散,惶惶不安。如此一來,孫權、周瑜看到大勢已去,必定會繳械投降。”

“世上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李弘笑道,“過去江東和我們之間夾了一個徐州,它不知道我們的厲害,屢屢背叛,反復無常,這種蛇鼠兩端的小人不把他打得傷痕累累,奄奄一息,他會投降?先打,打完之後再說。”

三人告辭返京,大將軍親自送到城外。

田疇和大將軍共乘一車,他在車上突然問了大將軍一件事,“雯兒和秀兒都長大了,大將軍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她們的婚事?”

李弘眉頭微皺,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