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夢裏長安 第三十二節 征於色,發於聲(第2/2頁)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李承乾接著背:“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背誦完了,李承乾問雲燁:“燁子,你也認為孟子的這些話是對的?”

不理會他眼裏的絕望:“當然是對的,非常適合對別人說,比如,我現在就可以對你說。”

他眼睛一亮,雲燁知道他聽明白了話的含義,只是以後李承乾嘴裏邊嚼著雞腿邊對別人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之類的話,雲燁打死也不承認是自己教會李承乾對別人說這句話的。

大道理誰都明白,如果你不是天生的聖人就不要遵從書裏關於人應該怎麽做的描述,那是文學作品,是用來教育人的,只能說它是一種普世價值觀,我們可以贊揚書裏描繪的美德,甚至偶爾出現一個聖人我們可以頂禮膜拜,把他的美德一代代傳揚下去。知道正確的路,不一定要走,要是大家都沿著一條路走,那條路會不會出現堵車的現象?這個時候走遠路的家夥說不定比你還先到家裏,正坐在沙發上喝啤酒看球賽,而你堵在路上只能可憐的用塑料袋解決大小便的問題。

雷鋒是聖人,我們都在學習他,甚至聽說他的精神在美國也很有市場。能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刻意的那麽做就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疇,說不定還會引來惡意的猜想。這就是雲燁做人的底線。

李承乾似乎很興奮,解決了困擾他多時的心結,雖然還有一點迷茫,但精神很不錯。知道他這種滿肚子鬼主意的小屁孩現在需要自己想想,正要給他這種思考的空間時,一陣雷鳴般的咕嚕聲傳來,程處默惡狠狠的看著兩個打啞謎的白癡,早過午時了飯還沒吃呢。

東宮的內侍,屬官快瘋了,大唐太子殿下,大唐侯爺,大唐小公爺三人脫掉外袍,只穿著緊身的衣褲跑廚房裏捉了七八只雞,小公爺在殺雞,侯爺在拔毛,太子殿下在弄火堆,滿臉煙灰都快認不出來了。不好,侯爺又找來一把鋤頭在刨地,太子殿下在活泥,他們要砌墻嗎?還吩咐找來包東西用的荷葉,雲侯爺在雞身上裹泥巴,然後埋到火堆裏,要火化這幾只可憐的雞?

他們在喝酒,還好,是葡萄釀。

冬日的寒流被篝火驅散,陰霾的天空也難得的露出一絲晴空,東宮花園裏三個貴族少年坐在石頭上就著一個罐子在喝酒,不時互相毆打搶奪一番。累了就靠在老樹根上喘口氣。

“這是我這輩子最美的一天,回頭就算被母後責罰也值了。”不勝酒力的李承乾臉上紅仆仆的嘟囔著嘴說。

“屁話,還一輩子,你還是嫩芽,花苞都沒吐就說七老八十的話,你覺得你慘?等到你在史冊上煌煌留名的時候就不說這話了,不過陛下注定會成為千古一帝,你壓力好大哦?”

“強爺勝祖,俺老爹就是這麽教我的,俺就不信會超不過俺老子,成乾你就該有志氣,我大唐周邊全是王八蛋,咱一個一個砸碎它,砸了這麽多的王八蛋就不信超不過老一輩。”程處默從雲燁這裏就沒學到好的。

三人都沒發現就在不遠處的竹林旁邊李二,長孫就站在那裏,沒過來聽三個少年人說話,周圍的內侍宮女躲得遠遠的,本來怒氣勃發的李二面色平靜,長孫卻有喜色。

“還記得我們在隴右學我師傅的那篇文章嗎?”

“好意思叫文章?只有一小段而已,不過倒是為我少年提氣,借酒頌來倒是頗合意境。”

“什麽文章,我們在一起會背文章?你傻了吧?”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開始只有雲燁和李承乾在文縐縐的誦讀,在程處默加入後逐漸變得雄渾,在誦讀一遍覺得不過癮,扯開嗓子又嚎叫一遍。文章本就有慷慨激昂風骨,最是適合大聲吟誦。少年人的胸懷在此一刻得到開拓,只覺得一切蠅營狗苟在少年壯志之下都不足以論。

火漸漸熄滅,叫花雞的外殼被火烤的硬梆梆的,雞熟了,哥三一頓哄搶,敲開外殼,白皙滑嫩的雞肉裸露在三個饑餓的少年面前。

有人來了。

雞沒了,李二嚼著雞腿走了,長孫掩著嘴笑著走了,最可恨的是兩個內侍擡著一筐泥疙瘩跟著走了。獨留下三個面面相覷的少年和每人屁股上的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