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勃發 第四十一節 開發和破壞(第2/2頁)

狄仁傑是一個早就脫離低級趣味的孩子,但是這不妨礙他拽著師父的衣角要魷魚吃,丫頭們吃東西從來不會想到他,因為是男的,所以在家裏沒什麽地位,背黑鍋,用來墊背這是家常便飯,看到哥哥好像還要做魷魚,小丫她們又圍過來準備吃,卻被雲燁給轟跑,吃了那麽多,就不擔心吃壞了。

做了一大盤子,分了一半讓狄仁傑送去內宅自己和何邵端著盤子去了花園,準備好好商量一下,把事業的重心往兩湖轉移的事情。

“燁子,你說這一次姓關的老家夥算不上坑你?”

“不算啊,老家夥十年間踏遍了兩湖,說明他早就有腹案,只不過缺少一個大的契機,以及合適的人選,說句當仁不讓的話,這活也就是我能幹,換一個人,好事情會被幹成禍國殃民的壞事。

想要開發兩湖,這是我大唐今後百年間的主要政務,北方的開發已經到了極限,關中平原,蜀中平原被耕種了上千年,土地早就貧瘠不堪,你看看關中之地,有多少山林已成不毛之地,蜀中一道造船令就導致一十三州反叛,為什麽,就因為不堪重負,越是富庶之地,就越是賦稅繁雜,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秦皇一道旨意,讓天下財富盡入關中,收繳天下金石鑄十二金人,以為天下安,自命始皇帝,哪裏會料到,皇權只維系兩代就煙消雲散。

漢之初,高祖皇帝遷天下富戶盡入五陵,使得千金珠玉只能換糧一鬥,這兩位帝王一個聚財,一個聚人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什麽?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循應有的經濟規律,想要地方富庶不是簡單地收繳金錢,或者遷徙富戶就能做到的,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順其自然方為上策。

兩湖的開發,離不開人力,這些人從哪裏來?我認為,該從關中,和蜀中遷徙,不能強迫,只有讓他們自願前來,才不會造成社會動蕩,讓整個國家在悄無聲息裏完成兩湖平原的開發,而後再進行長江平原的開發,最後進行嶺南的開發,這是一個由近到遠的順序,不能亂來,讓我們這個民族不斷地開發蠻荒,經營蠻荒才是可行的。

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其實和皇帝的關系並不大,再驕奢淫逸的皇帝只要它能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就沒人跟著去造反,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只有當一個朝代失去了開發新財源的時候,才會把各種壓力轉移到自己百姓身上,時日一久,才會出現造反這回事。”

雲燁說了一大通,聽得何邵眼睛裏都要冒圈圈了,他只是想問問雲燁自己去兩湖有沒有什麽發展,能不能給子孫留下一片真正的家業,誰知道雲燁竟然和自己討論起國家大事來了。

狄仁傑坐在小凳子上一邊聽師父說話,一邊大口的吃鐵板魷魚,紅油把嘴巴染得紅了一大圈,雲燁掏出手帕,給徒弟把嘴角的辣椒擦掉,又給何邵倒了一大杯酒,才沖著亭子外面的樹叢裏喊:“承乾,你要是再不過來,小傑就會把魷魚吃光,沒你什麽事啦。”

李承乾不好意思的從樹叢後面走出來,李泰也跟著出來,邊走邊說:“大哥,從他忽然開始講兩湖的事情,我就知道他發現我們了,你偏偏不讓我打攪他的長篇大論,小傑,你吃的夠多了,我一直數著呢,你都吃了一半了,趕緊走開,該我吃了。”

李承乾拱拱手說:“聽你說話,一時擔心打亂你的思緒,所以止步,倒不是有意偷聽。”

“這些話本來就是說給你聽的,說給何邵的,只會是一句話,到兩湖有財發,有子孫基業可以鍛造,沒事幹說這些做什麽。”

何邵笑的滿臉開花,早早的站在一邊給太子和魏王見禮,李泰把狄仁傑拎起來,放到亭子外面,說一句玩去吧,就自己坐下來,開始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