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神佛滿長安 第七節 考試而已(第2/2頁)

“哈哈哈,先生,王玄策生來就膽大,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學生既然認為吐蕃將來會是我朝的心腹大患,去高原一觀,正是學生畢生的心願。”

有王玄策在一邊打趣,雲燁的心情逐漸平復,而書院的學生也三三兩兩的從皇宮裏出來,圍在雲燁身邊,談天說地很是熱鬧。

書院學生至少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平常心,就算是心裏憂急自己的前途,但是表面上都裝出一副淡然扥模樣,這幾年高官顯宦見得多了,自然之道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先生有所不知,州府推舉上的那些人,不但要答他們自己的卷子,考完之後,還要答咱們的卷子,據家父說,這是陛下擔心那些舉子鬧事,如今他們自己也試著做做我們的卷子,就知道什麽是難,什麽是容易。

他們就考雜文兩首,再加上箴、銘、論、表之類的實用文書體裁,了不起再加上一首賦,弟子不明白,他們就學這些東西將來如何為官?如何替天子牧民?

一州一縣,公務繁雜不堪,不但要知農事,曉工商,還要熟悉大唐律法,明白如何應對災荒,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轄地百姓盡快富裕起來,不是說光坐在公堂上動幾下嘴皮子就能幹好的,家父說他自己也是摸爬滾打了七八年才弄明白如何做好一個地方官,那些酸腐的家夥果真能夠勝任?那十六個進士名額,就是代表了十六個地方官,可憐又有十六個縣治的百姓要遭受荼毒。”

雲燁看著這個幸災樂禍的小子,沒好氣的翻個白眼說:“你知道個屁,陛下這是為了平息其他學子的郁氣,為什麽以前每年都只招收十幾二十幾個進士,就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才會招的少些,大部分都是薦舉上來的官員,可是薦舉上來的官員也有缺憾,那就是上來的都是富家子弟,平民小戶的子弟很難出頭,時間久了就像漢朝末年一樣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荒唐事情。

父親做官,兒子也會成為官員,這樣不好,對整個大唐沒有半點好處,現在你們在書院就沒有這樣的顧慮,父親是官員的,也不必擔心人家說你當官是靠了自己的父親,咱們書院裏,如果自己不說,誰會知道你爹是官員,就算是知道了,你父親的名字在書院沒有半點的用處,洪城處罰你們的時候,可有看在你們父親的名字上少揍兩下?”

雲燁的話引來一陣大笑,眼看著學生們一個不少的出了皇宮,雲燁笑著說:“你們合格與否,就看陛下的判斷了,現在你們已經算是出了玉山書院的門,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吧,哪怕去青樓,也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從今日起,書院的規矩就不再約束你們,十天之後來書院領取你們的畢業證書,現在需要找門路的,托關系的,拜訪故舊的,現在就去吧。”

雲燁說了半天卻發現那些學生都沒什麽動靜,笑著說:“你們苦了這麽些年,現在放縱一下,也沒有關系,不要舍不得書院,翅膀長成了,終究是要飛走的,不要婆婆媽媽的,書院的學生,怎麽連這點決斷都沒有,快去吧。你們看那些想要爭奪你們的人眼睛都要綠了。”不知何時朱雀大街上已經站了好多衣衫華貴的人,都一臉渴盼的瞅著這些從皇宮裏出來的學生,其中以商賈最多。

雲燁上了馬車,剛放下馬車簾子,就聽得外面的學生一起大聲說:“弟子等拜謝先生的教誨之恩,今生今世,不敢有絲毫的忘懷,書院院訓,不敢有絲毫忘懷,先生保重,弟子去也。”

聽的雲燁眼眶一熱,眼淚差點流下來,敲敲馬車,劉進寶就大喝一聲,趕著馬車向玉山走去。

這一批學生已經通過了書院的考核,所以每一個都具備了畢業的能力,現在書院的一紙證書,含金量很高,如果學生入不了仕自然會有無數的書院,家塾,聘為先生,會被商號聘為大掌櫃,甚至會被勛貴們聘為幕僚,從畢業的這一天,他們就已經站在了社會的頂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