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洞庭湖風雨 第五十三節 紛亂(第2/2頁)

王玄策嘟噥幾聲好像很不情願,現在的大唐人都成了野心勃勃的殺才,不好好的種地,滿腦子想著開疆拓土,名標鐵柱,放眼望去,和大唐做鄰居的都在倒黴,無不在小心翼翼的伺候大唐王朝這個巨無霸,原先囂張的高麗,如今國內戰火綿延不絕,高建武已經和淵蓋蘇文殺紅了眼,鴻臚寺的官員非常好心的去調停,希望他們握手言和,結果碰了一鼻子的灰,惱羞成怒之下希望高建武或者淵蓋蘇文兩方面向大唐求援,不需要禮物,只要說一聲,屯留在遼河岸邊的契苾,和李績就會立刻大舉進攻叛匪,還高麗百姓一個晴朗的天,甚至不用打招呼,契苾就想把遼河兩岸變成牧場。

聽到這個消息,高建武和淵蓋蘇文,立刻休戰,契苾的騎兵才越過遼河,迎接他的就是超過十萬人的高麗大軍,高建武和淵蓋蘇文全在,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架勢,契苾只好又回到大唐這邊,繼續看高麗內鬥。

兩個家夥這次居然有志一同的各自留下了三萬大軍駐守遼河,這六萬大軍不參與國內戰事,唯一的作用就是盯著大唐,讓李績幹咽著口水沒有辦法進取,試探了一下,結果發現,留在自己面前的都是高麗悍卒。

傻子都知道大唐從上到下都充滿了野心,算上今年,已經豐收了整整五個年頭了,糧食價格始終穩定在一個銅元一鬥的基礎上,按照比例,也不過是原來五文錢而已,關中平原的百姓之家,每天吃三頓飯已經變成了常態,閑時喝稀,忙時吃幹,這些老黃歷早就一去不返了,糧食的極大豐富,也就催生了養殖業的發展。

農戶家在玉米地裏掰玉米的時候,都知道剝兩顆雞蛋加餐,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回莊子的路上雲燁看著到處都是收割玉米的莊戶,其實就沒有弄明白,明明常平倉裏的糧食已經多得要堆不下了,為什麽這些百姓還要往死裏種糧食?

土豆可以做粉條,玉米現在是最好的戰馬飼料,除了這兩樣,油菜,芝麻,青菜,辣椒,花椒,果樹,這些東西都可以種植,那一樣都比種糧食劃算,你只要看看旱塬上的百姓就明白,他們靠種西瓜,日子已經過的比平原上還要好。

每回看到旱塬上的農戶笑眯眯的拿西瓜換麥子的時候,雲燁就想笑,一斤西瓜換一斤麥子,平原上的人還覺得占了便宜,這是什麽道理,聰明的雲家莊子人也不例外,只要是換麥子的人過來,就拿自家的麥子去換,大方得很,他們就不想西瓜的畝產是多少,麥子的畝產又是多少,兩者有可能等價嗎?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雲燁不去找不自在,農戶們撒起潑來,侯爺家也扛不住,如果是商販撒潑,侯爺家就是敲斷他的腿,也沒人理會,如果是別的大戶家,百姓說不定會看熱鬧,如果是賊偷,大家夥就開心了,把這家夥綁在牌坊上,可以讓鄉親們娛樂很久。

農戶就不行了,只要脫掉鞋子,把自己的頭發弄亂,坐在侯府哭天抹淚,用不了一刻鐘,府門就會被鄉親們團團圍上,雖然沒人吱聲,可是那種鄙夷的目光會讓你後脊梁汗毛豎起來,官府也會來,不會問青紅皂白的,先把農夫安撫好,精神亢奮的如同公雞一樣的地方官就會遞帖子登門,話說的難聽不說,禮貌還不周全,能給你拱拱手算是不錯了,看得人只想亂棍打出去。

人家還真的不怕這個,說不定心裏正在等你毆打,這要是挨了揍,一個強項令的名頭準跑不了,這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官需要大用,勛貴家和農戶家相爭,有理也沒理,你如果覺得自己手段了得,官府不會發現,那就半夜挖個坑把農夫全家埋了。

官府查不出來則罷,一旦查出來是你幹的,淮安王李神通的二兒子就是前車之鑒,把人家閨女睡了不認賬,閨女的老父老母找上門去,結果被打了出來,晚上一家六口人就消失了,最後官府從李神通家的果園子裏把人給挖出來了,結果,李神通百戰得來的王爵被降,二兒子驗明正身之後菜市口斬首,惡奴一十一人一同被斬,從此他家的名聲就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