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蟄伏 第二十一節 窮人和富人(第2/2頁)

“娘娘,老朽孟浪,損壞了價值連城的瓷碗,請娘娘治罪。”九公和一大群老頭子全部趴在地毯上請罪,這回丟人丟大了,做個客就把主人家的寶貝給毀了。

長孫讓紅姑把這些老頭子扶起來笑著說:“我們都是親眷,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茶碗雖然珍貴,又哪裏比得上我們的情義深厚,萬萬不可如此。”

闖了禍的老頭子們也沒臉在長孫這裏多留,告罪之後就退下了,雲燁見他們似乎還有怒氣,就大聲說:“出門的時候小心,整扇大門都是驊騮木制作的經不起大力的推搡。”

九公踉蹌了一下,等宦官打開大門這才慢慢的走了出去,沒有一個人去碰一下那兩扇大門,生怕大門損壞後賴在自己身上。

見老家夥們都走了,雲燁快快的打開所有的窗戶,埋怨長孫說:“您老人家怎受得了這味道,也不知道開開窗戶通風。”

長孫哼了一聲說:“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家,經不起湖上的涼風,以為誰都和你一樣沒心沒肺的,你今日用奢華打發走了這些老人,說不定他們會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都是開國時候出了大力的人,陛下可不會拒絕他們的這點要求。

你不知道,他們沒有學問,沒有勇力,但是我李家的根基就是他們,九公的三個兒子都戰死在沙場上,雖然沒有立下什麽大功,可是我李家起事的時候他們都是最忠實的追隨者,也是最不可能出現背叛的一群人。

每家每戶都有戰死的子弟,國朝建立之後他們因為沒有顯著地功勛所以封賞的時候爵位並不高,大部分都是子爵之類的小爵位,可是他們無怨無悔,依然守著晉陽的祖陵,太上皇和陛下都起過誓絕不相負,所以對他們陛下和我總是格外的優容一些,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我們都會答應。

他們常年待在窮山僻壤,消息閉塞,這些年看到大唐變得富裕了,覺得自己和族人的日子過得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就請了這幾位族老來到長安求陛下給他們指點一些生財之道,你也清楚,陛下不但是大唐的國君,還是他們的族長,讓族人富裕起來是族長的職責,你當年不就是費盡心思的想讓雲家莊子富裕起來,這是一個道理。”

雲燁點點頭說:“確實如此,這些人對陛下,就相當於雲家莊子的百姓對微臣一樣,都是根基自然不容損壞,只是讓他們發一筆財容易,想要他們時代富裕就難了,有了人才,窮山溝也能飛出金鳳凰,沒了人才您就算是給他們一個金元寶他們依然會餓肚子。”

長孫看著窗外的湖面說:“本宮自然知曉這些,可是他們你也看到了,九公已然是最有智慧的族人了,但是在你面前連交鋒的資格都沒有,被你區區的一些說辭就駭的手足無措,都是些沒見過大場面的,所以難啊。”

雲燁忽然笑了起來,長孫惱怒的說:“有什麽可笑的,嚇跑幾位不見過世面的老人家很得意麽?叫了你這麽些年的敬老都沒學會。”

“娘娘,微臣不是在笑話那幾位老人家,我是在笑話咱們師徒倆過於自以為是了。”長孫回頭看著雲燁說:“說說,咱們怎麽個自以為是法。”

“娘娘,這個故事微臣以前給陛下說過,說是有一個農婦和丈夫坐在田埂上想象您和陛下的過的什麽日子。農婦說娘娘您一定是每天都烙蔥油餅吃,一年到頭不斷,農夫就說陛下一定是每天扛著金鋤頭刨地。”

話才說道這裏,長孫就笑的不成了,紅姑也笑的快要斷氣了,其他的宮女更是笑的東倒西歪的。

長孫好不好容易才止住笑意說:“要是你故意編排本宮你試著,現在說這個比喻有什麽道理。”

“娘娘,微臣剛才發現,您和微臣眼裏的一千貫和那些部屬眼裏的一千貫不同,咱們以為按照他們的功績,那些人會要一座宮殿,其實人家不過想要一間青磚大瓦房而已,以為少於百萬貫不能讓人家滿足,其實有一萬貫人家就非常滿意了。”

長孫拍著手說:“確實如此,讓他們自己提要求,如果過於簡單,我們就加倍,如果過份,我們就刪減,確實是一個好法子,這樣既籠絡了人心,又不傷陛下的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