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智慧之城 第四節 不關我事(第2/2頁)

於是許敬宗就強烈的建議修建流沙墓,所有填充墓地的沙子都是被太陽暴曬過的,不許有半點的水分,只要盜墓賊挖掉一點沙子,其余的流沙就會流過來把盜洞掩埋掉,這樣的設計終究被李二所采納。

黃鼠出於職業習慣還是去觀察了一下皇帝下葬的情形,看到堆積如山的幹沙子,轉身就回了書院,繼續經營自己的店鋪。

太上皇死了,李二需要整整哀痛了一百天,在這一百天裏,大唐將會如同死一般的安靜,草原上的邊軍不會有任何動作,連照例進行的掃蕩都不會進行,遼東的邊軍會老老實實地留在營地裏過冬,為了給太上皇祈福,皇帝下令免除了晉陽,河東,山西這三個地方的全部賦稅。

只要大唐不找事,這個世界就乏味至極,大喪期間不興兵這是禮制,當然如果有必要李二是不會理會這些事情的。現在只有傻子才會去主動挑戰大唐這個巨獸。

雲燁高估了這個時代掌權者的智商,姚州,戎州刺史來報,蒙舍詔的烏蠻王蒙舍龍,正在日夜攻打戎州,三十二羈縻州已經反叛了二十六州,請求朝廷火速來援,否則貞觀初年大唐在南詔取得的那點優勢就會蕩然無存,暴怒的李二毫不留情的拒絕了吐蕃大相祿東贊的調停請求,還強橫的命令吐蕃必須從松州出兵,協助大唐剿滅蒙舍龍,否則,大唐就會自己派兵經過吐蕃的國土夾擊南詔,任命李道宗為姚州道行軍大總管,統管南詔軍國事,戰爭的目的直接指向了蒙舍龍本人,也就是說,要嘛蒙舍龍的人被捆著送過來,要嘛就是蒙舍龍的人頭被裝在盒子裏送過來,否則,戰爭絕對不會停止。

站在朝堂上雲燁沒吱聲,作為最了解南詔的將領,他很清楚烏蠻白蠻也有區別的。烏蠻多有牛羊,無布帛,男女都用牛羊皮作衣服。無拜跪的禮節。

有些語言要經過四次翻譯,才與漢語相通。烏蠻是以牧畜為業、不知耕織、很少同漢人接觸的落後族。白蠻大姓爨氏,自蜀漢以來,歷朝有人作本地長官,白蠻文字與漢族同,語言相近,耕田養蠶,也同漢人。

這個時候就該聯系白蠻把烏蠻王換掉就是了,用不著派兵進入南詔,南詔就不是一個打仗的好地方,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大唐最精銳的騎兵排不上用場,南方的那些府兵也完全沒辦法和關中的府兵相媲美,關中的府兵去了南詔會爛腳,就像黃牛下了水稻田會爛蹄子是一個道理,想要剿滅南詔還要靠當地的府兵,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去把南詔人的竹樓毀掉,再搶幾頭豬回來,完全得不償失麽。

老天才會知道李二想幹什麽,當初探戈女王的土地已經是很富裕的地方了,這個富裕指的是她的竹樓下養著二三十頭豬,這些年雲燁出於對探戈的愧疚,一直在派商隊進出南詔,買賣的利潤很少,但是雲家的商隊卻從未斷絕過交易,做生意都沒有什麽利潤的地方,你指望大軍能搶出花花來?

李道宗要是不載個大跟頭才是怪事,一無所有的烏蠻作風很像吐蕃人,打仗不要命,所以富裕的白蠻只能讓最強大的烏蠻王做自己的首領,自己占據輔佐的位置,雲燁敢打包票,該死的蒙舍龍要是能知道三百裏以外的事情才是怪事。

房玄齡已經向皇帝說明了南詔的情況,李二聽不進去,雲燁就完全沒有必要自找沒趣,家裏的柿子剛剛經過了頭道霜,正是最甜的時候,幾個孩子還等著爹爹回家,一起拿竹竿子套上紗網,一個個的摘柿子呢。

摘柿子可是雲家的節日,七八顆大樹上的柿子,莊戶們特意沒摘,就是給主家留著樂呵一下的,皇家不許飲宴,不許看歌舞,不許有大型的娛樂,官員不許逛青樓,勛貴們在一百天之內不得有房事,勛貴家的孩子要是被禦史發現是大喪期間懷上的,嘿嘿,這就會成為大事故,不過秋收明顯是不會禁止的,雲家摘柿子也是秋收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