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家國安 第四十一節 暢想(第2/2頁)

知道南海有多少島嶼嗎?那裏是萬島之地,賣的光嗎?你就算把大唐現在所有的百姓都遷過去,也填不滿那些島嶼,貞觀十九年咱們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萬萬,這還是這些年百姓不愁吃喝百姓們猛生孩子的結果。

我當年之所以選擇遠島,就是看中那塊地方的便利性,只要向深海再前進幾千裏,還有更多的海島,最大的一塊地方不比中原小多少,賣海島,賣一百年也賣不到遠島,你們就放心吧。”

程處默愣愣的問了一句:“有那麽大?”

李泰從窗台上拿了一塊曬幹的饅頭慢慢嚼著說:“可能比那還多,沒去過那地方的人,根本就沒辦法想象,我看到的海島就數不勝數,大哥,你以後當皇帝了就該好好地把那裏開發一下,現在大湖那些地方已經日益繁華,嶽州已經成了通都大邑,據說人口已經超過東都洛陽了。

以後再要開發,就該是嶺南,慢慢的往南推,這是幾百年的事業,其實父皇的心思就不在於闐以北,那裏是苦寒之地,根本就比不上南方富饒。

不說別的,光是從安南拿回來的稻種,就能保證一年倆熟,北方除了沙子牛羊還有什麽,誰稀罕那幾頭破駱駝。”

“地不在大而在精,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地方全部占光,終究不能把別的種族都趕走,這樣做到最後,那就真的舉世皆敵了,如果常年戰亂不斷,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常態。封王只會分配到荒原,不可能再分封在中原。”

李承乾第一次當著眾人說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如果不出意外,跟前的這幾個人就是自己最核心的統治班底,把自己的主張早點說出來,讓每一個去考慮,到時候一旦施行起來,就不會太突然。

李二自然是宏圖大略的,在他的統治下,帝國進行了無限制的擴張,版圖現在早就超越了兩漢,達到了自己能控制的極限,但是這樣的控制是脆弱的,是不可能長久的。聽李承乾話裏的意思,他要做的就是有選擇的開發富饒之地,將蠻荒之地分封給諸王做為國家的屏障。

這樣的分封朱元璋幹過,雲燁是清楚的,燕王朱棣還是推翻了正統王朝,這樣做的變數太大,封王的權利要遠遠的大過節度使,這是一個弊端。

中國自古以來的統一都是由北向南,從來都是北方人統治南方人,這和軍事有關,與富饒無關,不管南方的百姓創造了怎樣的燦爛文明,都敵不過來自北方的鐵蹄,幾代人,十幾代人創造的燦爛文明,都會被野蠻的鐵蹄踏的粉碎。

“軍權!軍權絕對不能和治權同時賦予一人,除非這個人是皇帝,我甚至認為,刑律應當是一個獨立的部門,不應該受到三省的牽制!這樣一來,軍權,治權,法權這三個權利應當是一個帝王最強有力的支柱,缺一不可。否則,就是在自取滅亡。”

長孫沖用樹枝在地上寥寥幾筆就把帝國的疆域圖畫在了地上,指著晉陽,洛陽,長安這三個地方說:“三都的格局太小了,我以為,帝國的東都應該在涿郡,南都應該在廣州,再加上西都長安,才算的上真正的三都,這三個地方應該修築秦時的馳道,如果能以鋼鐵為軌,三十裏設一驛站,由駿馬拖拉車廂,這樣一來,一日夜間可走千裏,皇帝巡視自然會非常的快捷,如果地方有變,中樞軍隊彈壓,也能快速的抵達,就能將事態控制在萌芽狀態。

我日夜為我的想法折磨,不能安然入睡,如果此生能達到這個目標,我死而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