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紅日升 第三十五節 商律(第2/2頁)

我大唐的糧食豐饒,糧價作為稅率的表征是非常準確的,絲帛也因為這些年糧食產量的增長,有了大量的剩余,陛下,這兩項產業,在我大唐已經無法擔負八稅一的重荷,這些年,長安幾乎看不到私營糧店和私營的布帛店鋪,百姓們都是從官倉買糧,買布,這是因為陛下允許百姓用糧食和布帛低稅的原因。

這是不正常的,我的陛下,一個產業只有不斷的進行深加工,細加工才能有附加價值,而這些深加工,細加工,就需要商賈的參與,將糧食制作成各種糕點,將布帛制作成各類成衣,這樣的做法不但能延伸產業鏈條,還能為大唐閑散的勞力提供賺錢的機會。

陛下,說到底,您是要養活天下百姓的,但是現在,您大軍已經無處可以征討了,亦或是能夠征討,也會得不償失,所以這個時候,我大唐就需要商賈來為這個偉大的帝國造血,只有源源不斷的造出新鮮血液,才能讓大唐這個巨人屹立不倒。

我的陛下啊,不是商稅制定的越高,我大唐收到的商稅就越多,凡事都有規律,破壞了這個規律只會適得其反。微臣懇求陛下,給商賈一絲透氣的空間,再這樣下去,大唐無商矣,微臣也只得解散店鋪,回鄉務農了,大唐再也沒有商賈可以幫助陛下養活天下嗷嗷之口。”

“求陛下開恩!”何邵說完,底下的十三位商賈齊齊的將頭叩在光滑的地面上,有些商賈想到傷心事,居然嚎啕大哭。

李二愣住了,何邵的一番話讓他的心裏掀起了萬丈狂瀾,怎麽還有這樣的一個說道?商稅制定的越高,朝廷的收入反而會下降?百姓手裏並不缺少錢糧啊,於是李二的目光就定在戶部尚書褚遂良的身上,想聽聽褚遂良怎麽說。

不等褚遂良出班稟奏,許敬宗搶先出班稟奏道:“啟稟陛下,微臣這裏有一份明細,我朝商稅最高的就是貞觀十五年,確實如同何邵所說,總額為六千三百萬四十六萬枚銀幣,也正是如此,戶部才會在貞觀十六年重新厘定商稅。將商稅定在八稅一,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為我大唐當時已經開始了全面的建設,運河,蜀道,三京工程全面啟動,戶部為了獲得更多的錢糧,才提高的稅率。

結果並不如人意,貞觀十七年的商稅就少於貞觀十五年三百萬枚銀幣,而後更是逐年遞減,到了今年,商稅已經下降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前三個極度的結算,只有兩千八百萬枚銀幣,雖然,年底的這一季度為重頭,微臣認為,總數已經不可能超過四千萬枚銀幣,而大部分商稅來自於廣州,泉州,明州,登州,杭州,邕州,和嶽州,長安的賦稅總額第一次低於嶽州,至於益州,揚州,在戶部繳稅名錄上已經排不上名號了。

外貿的商稅已經高於國內的貿易,不是因為外貿的規模龐大,而是因為外貿的利潤豐厚,確實如同何邵所言,國內貿易已經成了雞肋,陛下這些年藏富於民的宏偉計劃,恐怕要被日益上漲的貨物價格所吞噬掉。一旦商稅不足以支持國用,農無稅就成了笑話!我大唐君臣也就會成為天下間最大的笑話。”

大殿上安靜的嚇人,良久之後長孫無忌緩緩開口道:“無稽之談,商賈不事生產,多收稅也是應該的,這些年你們仰仗大唐的赫赫聲威,在那些戰敗國敲骨吸髓,難道這些也是老夫信口胡柴不成?今年修律,老臣以為,商律應當細化,直到現在,老臣都認為農桑才是國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