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卷 四海平 第三節 雲氏三分(第2/2頁)

“地方上這是在向陛下要拓海權!”

“拓海權?”李二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坐了起來:“說說,仔細說說,你是朝堂上對嶺南最有發言權的人。”

雲燁朝李二拱拱手說:“陛下從來都是把目光盯在陸地上,所以對於大海的認識不夠深刻,大海對您來說只是一個攫取財富的聚寶盆而已,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在說這個拓海權之前,請容許微臣解說一下雲家現在的構成。

陛下可能不知道,雲家的財產劃分已經完成,嶺南的財富就是容兒的,嶽州的財富就是歡兒的,而長安的財富就是壽兒的,雲家沒有把財富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而是在主動地分封,的確,一旦勢力龐大起來,很容易孳生野心,治國如同治家。

陛下您是九五之尊,您一直在做的就是讓李家的主脈永遠保持龐大,這是必須的,晁錯時期就已經證明,主幹不夠強大,會導致國家戰亂,所以晁錯才會分封諸王的子孫,讓一個大的勢力變成無數個小的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勢力就會分崩離析,聯盟是靠不住的。”

李二點點頭說:“所以你在主動地將雲家拆分?為何?所有的勛貴都在追求強大,你雲家為何如此?”

“強大就意味著毀滅!這是歷史上無數勛貴家族用血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但是沒人在乎,大家都想著把自己的家族弄得越大越好,卻不知龐大就代表著威脅到了別人,你只要變得龐大了,就會威脅到很多人,然後所有人都很希望看著你倒黴,這是人心沒道理好講。

三家分晉的時候,最龐大的家族可是智家啊,結果韓趙魏三國出現,智家哪裏去了?沒有一個家族可以龐大到可以和天下人作對的地步,所以把家族弄得太大,就是在找死。

微臣所求的是家人福泰安康就好,所以覺得晁錯的主意用在雲家身上很合適,誰曉得哪一支會成為將來的家族頂梁柱,還不如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闖,這樣的將來就會有很多的可能性。雲家隕落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

自古能成就偉大功績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從前大禹治水,鑿開龍門堤口,引導河水流入大海。開始還沒有成功的時候,也有洪水泛濫的巨大隱患;只是大禹能夠清楚事情會如何進展,洪水發生後就不感到害怕,而慢慢的尋找處理辦法,所以最後獲得了成功,微臣現在也清楚大唐會如何的發展,所以在很早以前就決定分家了。

我大唐的盛世已經持續了十年,到現在為止,微臣看不到盡頭,如果按照現在的政策執行下去,兩百年之內,大唐的人口還填不滿山川,既然大唐的盛世延綿不絕,只要不出現很昏聵的繼承者就算是盛世衰退,也需要很多年才會變得無法收拾。

既然如此,雲家為什麽不占據一個有利的位置讓族群繁衍,而非要讓自己成為所有人的威脅呢?非要一味的讓家族變得龐大,這是對子孫的不負責任啊。”

“這麽簡單?一個分家就讓雲家從漩渦裏爬出來?”李二瞅著雲燁覺得匪夷所思。

“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麽簡單,嶺南的事情容兒說了算,將來就算是壽兒繼承了微臣的爵位,也沒有對容兒指手畫腳的權利,歡兒同樣如此,但是傳國楚國公的爵位的繼承只能是嫡長子!這是嫡長子唯一的權利。陛下以為如何?”

李二在轉瞬間就思付了雲家將來的無數種可能,最後驚訝的發現,雲家這樣做好像真的可以避免非常多的麻煩,一個一分為三,將來還要一分為四的雲家,在雲燁故世之後,確實就不成為威脅了,對於人心,李二看得極為透徹,分家之後想要復合,太難了,韓趙魏三家想要這麽幹了三百年,都沒有成功,信陵君,孟嘗君這樣的俊傑臨死都在努力,依然功敗垂成,更不要說雲家了。

李二重新躺下來,不打算問雲家的私事,這樣有失顏面,於是問雲燁:“什麽是拓海權?”

雲燁費力的從殿外拖進來一個箱子,對李二說:“都在箱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