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破陣子 第三章 壯士 (二 上)

望著遠方伴隨著鼓點節奏緩緩推過來的刀叢,大食聖戰東征軍主帥艾凱拉木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叫苦。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無論如何都不想在這個時候,領軍跟大唐爭鋒。東方有句格言說得好,‘如果你想打贏一場戰爭,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第一,要掌握有利時機。第二,要占據有利地形。第三,將領和士卒,國王和臣子們齊心協力!這三個條件重要性依次提高,特別是第三條,乃是重中之重!’而現在他手中的這支聖戰軍,卻任何一個取勝的條件都不具備。(注1)(注2)

論時機,眼下大哈裏發艾布·阿拔斯纏綿病榻,隨時都可能亡故。第一繼承人曼蘇爾·阿拔斯威望不足,難以令首相和群臣信服。軍隊最高指揮者大艾米爾穆傑希德心灰意冷,沉迷於從西方傳來的一種特殊飲料,終日精神恍惚。若不是教法官賈布裏勒大人聯合當年追隨哈裏發一同發動叛亂,驅逐了倭馬亞家族的若幹老兄弟們苦撐局面的話,整個帝國幾乎要分崩離析。(注3)

論地形,坦叉始羅附近河谷眾多,丘陵林立,根本不適合騎兵大規模展開。而對面唐軍的重甲步卒,在這裏卻如虎歸山。唐軍已經抵達此地半月有余,基本上是在以逸待勞。聖戰東征軍卻是遠道而來,人困馬乏。

論內部團結,此刻的東征軍更是千瘡百孔。當年恒羅斯大戰結束後不久,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就被大哈裏發下令毒死。其麾下悍將齊雅德·伊本·薩裏稀裏糊塗地卷入了一場叛亂,全家上下七十余口盡數被誅,無一人得到寬恕。更有葉齊德、賈哈姆、塞勒曼等一眾勇士,立下了曠世奇功卻沒有受到應有獎賞,反而跟著阿布總督一道被殺,死得不明不白。眼下的東征軍裏核心將領,除了艾凱拉木本人,幾乎全是從其他戰場抽調而來,之前沒有半點兒與唐軍交手經驗。

從某種角度上講,眼下的這支東征軍看起來規模龐大,盔明甲亮。真正實力還不如兩年半以前,恒羅斯之戰時與唐軍遭遇的那支隊伍的一半兒。當年的那支隊伍,十五萬人中有六萬是嘎茲(聖戰者),四萬穆特瓦爾(願意獻身的人,志願者),剩余五萬才是從被征服各國臨時招募的武士。領軍的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前鋒齊雅德·伊本·薩裏兩人都堪稱一時名將。而眼下,十二萬大軍當中,居然有六萬是臨時拉起來的穆特瓦爾,三萬余各國仆從,真正受過嚴格訓練的護教嘎茲還不足三萬。至於他艾凱拉木本人,雖然深受大哈裏發的信任。但此刻他心裏卻非常清楚,自己的真實本領,距離前任呼羅珊總督阿布將軍相差不是一點兒半點兒。(注4)

但是,艾凱拉木又不敢推辭上面交代下來的任務。曼蘇爾並不是一個寬容的人,此刻國內權力爭鬥的局勢又不明朗。一旦被曼蘇爾和首相兩方之中任意一方誤會自己跟另外一方是同夥,故意不聽調遣的話。待爭鬥結果出來之後,艾凱拉木不敢保證自己的結局會比齊雅德·伊本·薩裏好上多少。

坦叉始羅曾經為佛教聖地,對周邊各國影響甚重。失去它,天方教所遭受的打擊將不可估量。所以盡管準備不足,盡管心裏一百二十個不情願,艾凱拉木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了東征重任。並且在清真寺中立下誓言,要將真主的旨意傳遍整個東方,甚至一直傳到唐人的國都,數千裏之外的長安。

嘴上的誓言說得響亮,真正走上戰場之時,他卻慎之又慎。上次恒羅斯之戰,阿拔斯帝國做足了充分準備,並且收買了對方的仆從軍,背後下刀子,才勉強獲取了勝利。雖然將唐軍打得大敗虧輸,自己一方也傷筋動骨。這回,唐軍有備而來,阿拔斯帝國的聖戰軍卻是倉促拉起,憑借著上次跟在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身邊獲得的經驗,艾凱拉木不相信自己能創造更高的奇跡。

所以,他一直試圖以巧計破敵。先將十二萬大軍齊頭並進,期待著以人數方面的優勢,逼迫唐軍後撤,不戰而屈人之兵。待發現這條計謀未能得逞之後,艾凱拉木又迅速想出第二條妙計,利用單挑的方式,打壓唐人的士氣,同時為自己一方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

計策成功了一半,素有賢者之國的唐人,果然接受了聖戰者的單挑請求。沒有趁東征軍立足未穩之際,立刻發起攻擊。然而,令艾凱拉木始料不及的是,自己麾下那些打遍了整個西方世界未嘗一敗的聖武士,居然接二連三地敗在了唐人之手,無論是單挑,還是群毆,半點兒便宜都沒占到。

為了揭開聖戰武士們集體意外失手之謎,艾凱拉木不得不派遣更多的嘎茲出戰。盡管他心裏面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會遭到對手,甚至自己一方將領的恥笑。但是,為了達到最後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原諒。誰料想,先前一直不斷謙讓唐軍主帥卻突然改了主意,居然主動向聖戰軍這邊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