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臥聲自遠 第八七章 多事之秋(第3/5頁)

想必李言慶也是個聰明人,也能夠分得出輕重。

按照王通的想法:利字當頭,再大的仇恨也能化解……史書上這一類的事情,可是多如牛毛。

王通想的不錯!

曹操能不計殺子之仇,而接受賈詡張繡,成就曹魏基業;劉玄德卻因為兄弟之情,執意與孫吳反目,造成夷陵之敗。

可他卻疏忽了一件事,有些時候,有些人做有些事情,無需計較得失。

他幽居龍門山十載,閉門苦讀,學識的確是大有長進。只是有些時候,不免還帶著些書生氣……套用句成語:紙上談兵。

“下官王通,見過河南王。”

王通開口,拱手見禮。

李言慶眼睛一眯,半晌後微微一笑,略欠身,“王先生,一別十五載,尚安好否?”

王通說:“勞王上掛念,王通尚可……王上,通欲取回敬德屍首,不知可否?王上之仇以報,想必不會再為難敬德的屍身吧。”

李言慶沉吟片刻,突然長嘆一口氣。

“今殺敬德,實非我願。

然殺父之仇,孤不能不報……不過人死百了,孤亦不願追究下去。孤累了,王先生自便。”

說完,他下令收兵回營,再也沒有看尉遲恭屍首一眼。

這時候,已過二更。

李言慶與崔善福一拱手,催馬在眾人簇擁下,揚長而去。

人已經殺了……殺了就殺了吧!有甚個長籲短嘆?套用一句比較庸俗的話:該死屌朝上,不死屌晃蕩。哪怕是那李世民,又能耐我何?不過,看這狀況,李言慶知道,事情並未結束。

※※※

李言慶為父報仇,於王世充投降的第二天晚上,誅殺秦王府大將尉遲敬德!

天一亮,洛陽大街小巷就開始流傳這樣的一個消息。同時,也傳達給洛陽人一個信息,那就是李言慶,抵達洛陽。

言慶是李唐宗室,更被封為河南王。

換句話說,洛陽日後將會成為他的封地,按照隋朝舊制,親王封邑萬戶,實封八百戶;郡王封邑五千戶,實封六百戶。不過這個封邑裏面的‘戶’,已不是戰國時期李狸變法時設定的一戶五丁計算,而是以一戶三丁來計算。其中,三分之一,需輸於朝廷……

李言慶如今,其實就是洛陽名義上的所有者。

哪怕李世民身為親王,比李言慶高出一個品秩,卻只能被算作客人。洛陽的主人,是李言慶!

洛陽人,從仁壽四年開始,就把李言慶當成了自己人。

在他們看來,言慶二十二歲的年紀中,最重要六年就是在洛陽渡過。他在洛陽成名,在洛陽求學,在洛陽擊鞠招親,在洛陽拜師學藝……如果這樣還不能算作是洛陽人的話,還有什麽能算得上?

鞏縣?

那不過是李言慶落腳的地方。

滎陽……其實和李言慶沒有半點關系。要知道,言慶是宗室,他的祖籍理應被算到隴右,而非滎陽。

也正是這個原因,洛陽人對李言慶的接受程度,遠遠大於對李世民的歡迎。

按照李世民本來的計劃,王世充十二月二十九日獻城投降,他會在十二月三十日,舉行隆重的入城儀式,宣布洛陽的交接。到時候,他將親自登上端門,檢閱自建國門入城的李唐銳士。

也就是後世俗稱的大閱兵!

閱兵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展示李唐強大的軍事力量,震懾洛陽城中,那些所謂的王世充余孽;同時也是向天下昭告,中原戰事的正式結束。即可以威懾江南,也能安撫中原百姓,可謂意義重大。

到時候,洛陽百姓會舉城出動,歡迎李唐兵馬入城。

只是李世民沒有想到,李言慶會突然殺到洛陽,並擊殺了尉遲敬德。尉遲恭的死,令天策府麾下將領無比憤怒,許多人向李世民諫言,就算殺不得李言慶,也應該將他看押起來……

可大家也清楚,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去招惹李言慶。

秦瓊牛進達等人深知李言慶的厲害,知道一個小小的沖突,很可能會令整個中原局勢再發生變化;而丘行恭等一幹秦王府舊臣則清楚,如果動了李言慶,會給朝堂上帶來巨大的沖擊。

李言慶,不僅僅是一個名將,更是李唐宗室。

同時,以書法成名,開創七言格律,做原道太平策(實為薛收所做,但人們常認為,是李言慶薛收兩人合作),已隱隱成就士林宗師之名,在清流之中,李言慶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而他那部三國演義,又流傳於市井之間,同樣享有盛譽。

如此一個人物,只怕連李淵都要忌憚三分,更別說李世民手下的這幫子文臣武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