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風波惡 第185章 魯山盜(三)

玉尹沉默了!

柳青所說的苦處,若是放在以前,他或許無法體會。但經歷了可敦城一連串的磨礪之後,他對那所謂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物鏈,有了深刻感受。

在許多人眼中,柳青或許風光無限。

有萬貫家財,更與上層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可實際上,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不過是一只螻蟻,充其量也就是一只大一點的螻蟻。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柳青便是再富有,比現在富有十倍,也難逃他們的掌控。

風光背後的心酸,又有誰人知曉?

柳青臉色透出苦澀,坐在桌旁一言不發。

玉尹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如此,咱們便闖一回魯山。

天色不早,還是早些休息吧。莫到了明日路上無精打采,才真個是得不償失……”

“也罷,小乙說的不錯,便早些休息。”

玉尹起身告辭,走出房間。

站在客棧樓上的長廊上,手扶欄杆,看著樓下空蕩蕩的大廳,玉尹駐足,久久不語。

我不要做螻蟻!我要做人上人!

生平第一次,他心裏充滿了欲望……勿論是在前世今生,他都處於生物鏈的最底層。只是在此之前,哪怕是在協助余黎燕的時候,也沒有此時這般,充滿欲望。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句話是他留給余黎燕的叮囑,又何嘗不是自己真實的寫照呢?

別有人間行路難啊……

第二天,收拾了行禮,車隊再次踏上旅程。

此一次繼續向南,離開臨汝鎮時,所有人心裏面有一些沉重,一個個臉上都流露出嚴肅表情。魯山地區混亂不堪,也不曉得這一回,是否可以順利的通過呢?

柳青的臉上,也不復早先的輕松。

渡過汝水之後,入夜時便抵達崆峒山。

這崆峒山,一說是在甘肅,一說是在汝州。事實上,崆峒有三,汝州崆峒又叫中崆峒,也是傳說中黃帝問道廣成子所在。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汝水流域水量充足,據說河面寬有十幾裏。當時的崆峒山,其實是一個小島,島上有天然石窟。

不過後來,隨著地殼變化,汝水的雨量漸漸減弱,崆峒山便逐漸形成山脈。

月夜下,這山色秀美,卻又透出一股子雄渾之氣。秀美與雄渾,本是相互沖突,卻在這裏完美的融合一處,造就了崆峒奇景。玉尹等人在崆峒山休息一夜之後,便再次啟程。

山路雖然崎嶇,但總體而言,還算順暢。

出崆峒往西南,便是伏牛山脈的牛頭山;往東南,則是魯山所在。

出山之後,景色陡然一變。

如果說崆峒山的景色,是秀美和雄奇相融合,那麽走出崆峒山後,一路所見,盡是瘡痍。

本六月時,豐收即將來到。

可是一路走下來,卻只看到田地荒蕪,人跡稀少。

“開春時,蚩水泛濫,造成大面積水患。許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家園……”

柴霖催馬,和玉尹並轡而行。

看著眼前這一片荒蕪景色,他忍不住感慨道:“早些年小底也曾來過這邊,當時到處都是綠色,村莊相連,好不繁華。不成想而今,卻變成這副模樣……官府雖然也下功夫治理,但卻沒有什麽效果。這幾年魯山的人口,確比從前減少了。”

玉尹沉默了!

其實從關中一路行來,這種景象倒是屢見不鮮。

可每每看到,心裏總是感覺不太舒服,好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沉甸甸的,很難受。

從馬背上,取下了嵇琴。

他騎在馬上,好似信馬由韁一般。

憑著和暗金的默契,玉尹倒不擔心會掉了隊。

他調試了一下琴弦,弓子一振,一串流暢的小顫音,頓時回蕩空中。

那小顫音中,帶著濃濃悲戚,恍若嗚咽,令聞者心碎。柴霖知道玉尹琴藝高明,卻沒想到他此時,突然來了興致,也不禁生出濃濃好奇心。他沒有見過玉尹使琴,但卻知道馮超的本事。對眼前這個戰勝了昔日開封第一嵇琴的玉小乙,柴霖也頗感興趣。

不僅是柴霖生出興趣,便是不遠處坐在馬車裏的柳青,也來了興致。

他從車廂裏鉆出來,和車夫一同坐在車板上,朝玉尹觀望。而其他人,也都沉默下來,似乎想要好生見識一下,這位傳說中,享有開封第一琴之名的玉小乙,究竟有何本事。

琴,是好琴。

也是玉尹從可敦城,帶走的一個紀念物。

每每看到這支琴,總會不可避免的想起可敦城的時光。

只不過此時,玉尹卻沒有半點快活,更多的還是一種莫名悲傷。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京,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