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內亂的二龍寨降了!

倒是唐成在榻上翻騰了一會兒,腦子裏翻來翻去想著的都是家裏的新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領下賞錢,這賞錢又能有多少?蓋全磚的房子怕是不夠的,要是能有不錯的賞錢的話,興許能蓋個半磚半夯土的房子。房子用磚可以少些,但外面的院門兒一定得用大青磚接轉帽兒,老爹唐栓說過好幾回了,這樣蓋出來的大門既省料兒,看著還氣派……腦子裏翻騰著這些念頭兒,唐成慢慢的沉入了夢鄉。

唐成與張縣令是在第二天下午踏上返回鄖溪縣城路途的,張縣令已經出來好幾天了,身為一縣主官,哪怕現在有些名不副實,也不能久離衙門,如今二龍寨既然找到了解決的法子,他也就該回去了。

論說趙老虎這次也該一起回來,但他自己卻不肯壞了保持二十幾年的規矩,加之張縣令也有借重他在此壓陣的意思的,因此也就沒勉強,只尋思著回衙之後從城裏找幾個好點兒的郎中派過去。

總捕張子山也沒回來,現如今的他正跟打了雞血一樣督促著那些征調上來的壯丁在幹土木活兒,簡而言之就是徹底將二龍峰山腳兒給封死,這夥子山匪不是要做烏龜嘛,好,爺爺成全你,堵的你連烏龜頭都別想伸出來。

這一方面固然是為了圍困的需要,畢竟幹完這個壯丁們就該遣散了,這一天天光耗糧食也不是個事兒,官倉的壓力實在太大;再說麥收雙搶很快要到了,即便是白吃不幹活,壯丁們也安不下心了。等這個高土壘建好之後,憑著公差們手中的硬胎弓和強力弩就足以居高臨下把下山的路給徹底封死。

再說這也是為以後考慮,二龍寨實在太險要,這樣的地方若不加以控制的話,下次要是再跑上去一夥子人弄個占山為王的舊事兒出來,他張子山非得吐血不可。

跟著張縣令及唐成一起回來的有一班八個公差,名為護衛,實際是回去換班的,畢竟公差們在二龍寨下也夠慘的了,現在正好輪流回來換休。

與來時的急促不同,張縣令回去的時候明顯鎮定了不少,因此行路就沒太趕,總算讓不善騎術的唐成少遭了些罪,饒是如此,等他第二天黃昏時分回到縣城後,全身也跟散了架兒一樣。

回去好生洗了個澡,又飽飽的吃了一頓後,唐成甚至都沒怎麽跟李英紈及蘭草說話,倒頭就睡下了,這一覺睡的那個香甜哪!

第二天早上,身上猶自感覺酸軟的唐成沒聽婦人及蘭草的勸,還是按時到了縣學,已經耽誤下不少課業了,能去就還是去吧。

隨後的日子唐成又恢復了以前的生活,但是他的心思卻不再想以前那麽寧定了,就跟張縣令一樣,他一天裏總有三四次的會想到二龍寨。

說來從張縣令到二龍寨下時,第一撥去的公差已經在寨子下呆的有近一個月了,按著一般莊戶人家買鹹鹽的習慣及頻度推斷,其實唐成他們到的時候,山上存著的鹹鹽也就該吃的差不多了。若要考慮到山匪們苦挨苦抗,興許能再抗兩個月,到那時男人們還好些,婦孺尤其是小孩兒就該扛不住了。這樣算來算去的話,七月底也就到頭了。

雖然心裏有個時間表,但不見著那夥子土匪扛不住下山,唐成心裏總有些惴惴然,雖然明知道公差們已經探查核實過了,但他還是時不時冒出個念頭,萬一他們上次買的鹽多呢……

患得患失,每個人在面臨重大事件時都多多少少會有這樣的情緒,唐成也不例外。

日子就在忙碌與偶爾的患得患失間過去,直到一個多月後七月初的一個下午,當唐成正在縣衙公事房裏捧著一份朝報低頭沉思時,他渴盼已久的關於二龍寨的好消息終於到了。

其時唐成正在看一份朝報,現下的初唐時候還遠沒有後世的邸報,不過這時節身為各道行政主官的觀察使一般都在帝都長安安排有心腹常住,目的就在於收集宮城及皇城各部寺的消息,然後定期經兵部急腳遞傳回地方。以便地方主官把握京城的形勢。這種記載帝京皇室及皇城各部寺的手抄信息就被稱為“朝報。”朝自然是指朝廷。

而這些朝報傳回各道之後,本道所轄各州的刺史們又會再次抄錄,直到最後傳往地方,這也是地方官了解朝廷動向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這份最新從州裏抄來的“朝報”中並沒有什麽太新鮮的內容,唐成之所以看的如此上心是因為朝報上有兩條消息朦朦朧朧的刺激了他。

這兩條消息一是來源於揚州市舶司,說的是自打今年開年以來因連續遭遇海上風暴及海盜劫掠,所以專走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洋巨舶損失巨大,江南東道最大的十家海商聯名上書市舶司,請求揚州市舶司衙門接手桐油買賣之事,以支應淮南道及江南東道造海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