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投入與回報(第2/2頁)

所謂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這些話在厚世我聽得耳朵起了老繭,不過,在這個年代,似乎大家都還沒有注意到,不過,現如今的朝庭,也不會像明清的一般要求“士貴智,民貴愚。”這話就算是李治說出來,我也要抽他一巴掌,這種思想最是要不得的。

而我現在,正是要在那種思潮尚未新起之前,先建立起一種義學制度。這其中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這些商賈做此等事情,肯定對於他們在鄉親之中能獲得很好的聲譽,盡量的削弱漢代以來賤商的心理,當然,這種多門學科的學校的建立,同樣也是在為這些手工業者和商賈進行人材儲備和積累。跟前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人鬼成精的主,若是連這點都想不明白,那麽,別說想跟我做生意了,就算是見他們我也不會有好臉色。

畢竟,誰也不願意跟智商和情商都在六十以下的笨蛋談共同利益。還好,他們的臉上那種若有所思,又或者是驚喜交集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智商等級沒有出乎我的預料。當下,當既就向我表示,他們願意每年從利潤中提出兩成來創辦義學,為渭南的長遠發展和提高渭南民智,建立渭南文化園地而助資出力。

而且,吳升還拍著胸脯,願意把他家在渭南縣城外的一塊荒地用來建學館,杜論也不甘示弱地願意再從自個的財產從掏出三千貫,用來支援場地建設。嗯,僅僅一頓飯的功夫,明年義學的修築,就已經定下了基調,並且當著本官的面簽署下了協議。

“多謝諸位,待到學院建成之日,本官會在學院之類,立一石碑,將諸位之名篆刻其上,日後渭南縣的百姓,定然為銘記諸位之大恩,另外,本官也會上奏朝庭,向陛下報之此事。”我收起了一份協議,交給了主薄許師,然後鄭重地向這些人長施一禮。這個年代的商人,雖然市儈,但是,他們心中,卻也有故土之情,這一點,是我華夏文化血脈一直得以傳承的優良之處。

“大人這話羞煞我等,若非是大人提點,我等就算是想為家鄉出力,也不知道從何做起,渭南縣數萬百姓當記大人之隆恩……”杜論等人一臉的感激和感慨。姑且不論他們說的真假,至少,我給了他們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雖然付出了,可既得了名聲,以後還會有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縣尉李乾佑,從方才我說創辦義學開始到如今,一直拿眼睛直勾勾地瞪著我,也不知道這位一向看我不太順眼的李大人是發哪門子神經了,害得我心裏邊老覺得毛毛的,瞅了一眼,這家夥臉上依舊沒有一絲表情,罷罷罷,一會再問問他,莫非方才我說錯了話,又得罪了這位一向在我面前金口難開的李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