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賀歲片與新影聯(第2/4頁)

“如果是股東,我們收益按分紅算,還是按票房算?”馬上有人異議。

“你先聽我講。

中影出資30%,京城公司出資55%,剩下的根據你們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總額在一千萬以上,沒達到的,中影補。

公司設總經理一名,負責日常管理。

那院線幹什麽呢?跟市場對接。以前一部片子,你1號放,我2號放,你放30天,我放40天,都是單打獨鬥。

成立之後,我們根據市場反應,可以有效的將一部電影收益最大化,或者及時止損。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我們采取兩種模式,一種是原始入股。

《亡命天涯》都知道,是分賬片。國產片也將進入分賬時代,比如影院留50%,其中40%算影院收益,10%交給公司,用來經營、宣傳等,結余才算盈利。

盈利再按出資比例分紅。”

“你怎麽知道會進入分賬時代?”又有人問。

“呵,一會那個人跟你們談。”

老吳指了指許非,繼續道:“另一種模式,簽約加盟。我們提供培訓指導,共享資源,不參與管理,上繳的比例比較高,比如20%。

二者的概念能懂吧?”

“……”

會場陷入沉默,或者說受寵若驚。中影爸爸和藹可親,體恤民眾,都不適應。

按他的意思,兩家出85%,那每家影院出10萬、20萬就可以了,大部分票房還給自己,相當有誠意。

但長期以來的保守思維,讓大家心動又卻步。

吳孟臣講話完畢,待眾人消化了一會,示意某人。

許老師大步上前,笑道:“我叫許非,有聽過的,有沒聽過的,但不要緊,從今天開始,我相信我們會變成很好的夥伴。”

他再度痛恨沒有PPT的時代。

其實已經有了,微軟發布了PPT3.0,投影儀也出了新款,但國內少啊,買這個得用外匯。

於是他戳塊黑板,刷刷刷寫了一行:制作——發行——放映。

“以前發行占大頭,兩端弱勢。現在發行力量縮小,但兩端還是弱勢。

這是畸形鏈條,放映最貼近觀眾,反而沒地位。我們的新院線就是打破畸形,建立以院線為主的供片機制。

說的再遠一點……”

他又寫了幾個詞:“三位一體,跨地域,城市發展。”

“別以為電影改革沒有模板,模板多的是。因為全世界都這條路子,且證明是可行的。

第一,將來必然是制作、發行、放映三位一體。制片方可以建院線,院線也可以投資拍片。

第二,目前最大的困境是地域封閉。其實辦法很簡單,允許各方資本進入,允許院線跨省,允許發行跨省。

這兩點靠政策,而上頭正在研究,逐步放開相關限制。

第三,院線必然伴隨著城市發展,電影必然是強大的精神食糧,雖過程曲折。京城一天一個樣,以後人口越來越多,先一步吃肉,晚一步喝湯。

五十家影院,單打獨立還是擰成一股繩?很簡單的掰筷子道理。”

話落,他刷的畫了個大叉。

“這些都是虛的!”

“問題是現在電影不賺錢,那怎麽才能賺錢?”

許非摸出兩張海報,往黑板上一貼,都是畫的:

一張是葛尤模樣的男人,手裏拿著大哥大,狼狽的在前面跑,後面五個穿婚紗的美女在追。

街邊有高樓,樓上坐著梁添,頭頂片名《愛情呼叫轉移》。伍玉娟和劉貝一邊一個,貓在字後面偷看。

另一張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少年站在屋頂上。

“我說三位一體,不僅僅形式上,思維更重要。以前電影拍完了,賣給發行,發行投放影院,影院自由放映。

沒有任何規劃。

而電影市場化最關鍵的是什麽?培育市場,簡單說兩個字,档期。

香港最火爆的是賀歲档,進而衍生出一個概念叫賀歲片,從12月中下旬到春節之前。

1981年,許冠文的喜劇《摩登保鏢》在這個時段投放,獲得成功。

電影人很快發現,在這個時段放喜劇片,觀眾尤其愛看。特別是那種明星薈萃,喜氣熱鬧,闔家團團的。

這便是賀歲档的由來。

近幾年,香港賀歲片愈發繁榮,類型也更加豐富。甚至於,這個明星牛不牛,看他賀歲片能否大賣就知道。

那為什麽火爆?

就是培育市場,先灌輸了賀歲片的概念,讓觀眾慢慢習慣並且期待。而我們呢,啥都沒有。”

“……”

眾人新鮮的不得了,有人細細想來,道:“你的意思是,我們聯手打造賀歲档?”

“沒錯!”

許非畫個雙向箭頭,將制片和放映連接,“內地目前沒有賀歲片的概念,為什麽不在我們手裏誕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