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深談(第2/2頁)

“哈,富隱說得好。你讓現代人弄一草廬破洞,一鉆幾十年,他們才不幹呢。我也就是附庸風雅,土財主行為。”

許非笑了笑,道:“別人看我們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實際呢我就不說了。怎麽著,有什麽事?”

他們相識於93年,那會許非跟著田領導搞改革,認識了擔任魔都電影公司總經理的老吳。

以《大撒把》為破冰重任,倆人有了交集。

94年老吳調任中影,更是關系密切,火鍋會議。倆人理念極其相似,往往一拍即合,直到現在。

“我昨天跟老韓吵了一架,比較激烈。”

吳孟臣慢慢開口:“這些年我掌握大方向和市場運營,他主抓生產,各有分工,配合的還算好。”

他頓了頓,似乎略去了大段言辭,道:“主要有兩點,一是他現在鼎力支持陳楷歌,想打造第二部《英雄》。

老韓找過你對吧?”

“嗯。”

“他的想法就是,陳楷歌同為代表性的大導演,沒理由不行。但我不看好這個項目,我一直不覺得陳楷歌有拍商業大片的能力。

去年末起的意,開始做劇本。現在好像寫了兩稿,陳楷歌都不滿意。

最近聽說他要親自執筆了,我懷疑他的編劇能力。”

“……”

許非上輩子不了解老吳,這輩子成為至交,毫不驚訝對方的眼光。

但畢竟是中影一二把手,能勸還是勸:“這片子吧,我建議老韓引入海外資金,分擔風險。

他主抓生產,你強行停止,以後還怎麽工作?風險小的情況下可以試試,成功自然好,失敗也能吸取教訓。

另外我私底下說一句,就算失敗了,也怪罪不到你頭上。”

“你這小子……”

吳孟臣搖搖頭,繼續道:“第二,商務部下月跟香港談經貿問題,電影方面怎麽談還不清楚。

但我看老韓的意思,似乎很期待那邊的電影人北上。”

“哦?”

許非思索,這就有趣了:“他是覺得,香港人的娛樂經驗能刺激內地市場?”

“應該是,畢竟你們幾部片合作的都很好。”

吳孟臣也有自己的看法,道:“而且我感覺,老韓是見你如此成功,起了不服輸的心思,對所謂大片有了盲目追求。

好像只要是大片,就必然有高票房。

但老實講,他對大片的把握不如你精準,我擔心他會走上一條形式主義的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