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拍板(第2/2頁)

“……”

“依靠醫療大數據,僅僅數百人,就能快速完成全緬所有醫療輔助,極大地提高了診療的準確性,把從對醫生的需求,轉向了醫療科學家。”

“……”

聽著考察團負責人的激動發言。

台上。

領導和其他沒去的同事都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他們聽到了什麽?

自動手術艙?

醫療大數據?

連手術醫生都不需要了?

“想要準確使用轉錄原液,就得購買診斷艙,而診斷艙獲得的數據,可以使用大數據,瞬間給出醫療方案,正確率高達百分之百。”

“據說,目前為止,那邊治療的上百萬病患,從未出過一例錯誤,除了實在治不好的疾病,更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

“因此,如果引進轉錄原液,我國的醫療大數據,也得跟進,否則,我們的診療,就得外包給緬亞醫藥集團,由他們提供數據支撐。”

“還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依靠從緬亞醫藥集團購買的基礎醫療方案包,自建醫療大數據,這樣一來,國民的健康档案也能得到有效保護。”

“……”

匯報。

持續了一小時。

在場人也漸漸接受。

這種場合。

不會有人敢胡說,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大問題擺在面前,按照邏輯,如果引進轉錄原液,國家就必須自建醫療大數據。

這代表著。

今後。

醫療產業化會慢慢終結。

國家。

將會開始進行一次更深層次的醫療改革,今後,醫藥公司再不可能靠醫藥代表去醫院推銷藥物,而是由國家接手整個用藥體系。

行業沖擊。

是巨大的。

同時。

責任轉移。

也很麻煩,因為用藥是大數據給的,如果出現錯誤,除了醫療事故,會直接由國家承擔責任,醫生什麽事沒有,這也是一個問題。

這套體系。

完全是建立在正確用藥的基礎上。

可人家百萬例無一出錯,也給了他們不少信心,對方背後是一個國家,自己也是一個國家,對方能辦成,自己為什麽辦不成。

大不了。

把現有的制度改一改。

從重點培養醫生。

向著醫療科學家的方向慢慢轉變。

“這件事,各部門再進行一次可行性論證,如果做了,會有何種阻力,需要何種資源,未來預估如何,我需要一個準確的結果。”

最終。

領導拍板了。

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