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插曲

見面……

不必細聊,沈夢溪大概知道他的來意——文藝電影沒有出路,幫幫我們……

——XX滯銷,幫幫我們。

其實,原時空,沈夢溪也是圈子內的文青一枚,經常抱怨資本、埋怨粉絲電影,怪觀眾垃圾,不懂得欣賞電影的美!

尤其是看到很多觀眾留言:為什麽不肯好好講故事?

就覺得生氣,電影只是故事嗎?

你們這麽喜歡看故事,為什麽不買《故事會》、《今古傳奇》?

恨不能早生幾年,跟大師們暢聊電影……

尤其是看到好電影被埋沒,就很痛心。

所以,剛重生那會,各種寫稿子噴大片,噴第五代導演——從《天地英雄》、《英雄》、《十面埋伏》到《無極》,被他挨個噴了一通!

其實,細想一下,就是他把電影看得太重了——藝術!

是,電影是藝術,但還有另一層釋義:最貼近大眾的藝術……

觀眾不喜歡一部電影,這就說明電影本身是有問題的。

前段時間,他又想通了一件事——電影天然的工業屬性決定其發展軌跡是和時代緊密貼合的。國外如此,內地更甚。縱觀華語電影在建國後的發展歷程,由體制到市場間的每一次進退、搖擺,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85-95年的高峰是在經過之前十年的壓抑,又經過五年的積澱後,厚積薄發而出的燦爛光華。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征:改革,開放,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自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的蓬勃和政治的緊張,內地電影轉向娛樂化,“賀歲档”的概念即建立於此。

雖然同期亦不乏針砭時弊的佳作,但一來難得公映,二來市場剛剛起步,所以“第六代”們只能改走海外影展路線,最終形成“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

進入新世紀,經濟活潑和政治嚴肅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市場熱度持續提升。

於是商業片制作越來越精致,某些方面幾乎不亞於好萊塢一流水平。

但藝術性卻在持續的倒退……

簡而言之,電影發展就像我們的生活變化,生活質量在飛速地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越來越精細的服務,但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否同步充盈、升華?

算了,直接反問吧,觀眾需不需要電影的藝術性?

或者說,電影的娛樂性消解之後,觀眾還願不願意買票?

短視頻、長視頻、遊戲甚至包括網文……

這些會不會代替電影?

他直白的問了這個問題,高一天愣了一下:“我覺得觀眾還是需要藝術電影的,成熟的電影市場,文藝電影、獨立電影是主流商業片有機組成部分!”

“……我做了S工作室,北美市場每年會推出文藝類型片,相較商業電影在北美的飽和,獨立電影市場擁有廣大未開墾的群眾人群……這個東西能移植在中國市場嗎?”

“我覺得可以!”

“……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沒有指望的!”

為什麽?

因為審查,藝術意味著先鋒,先鋒往往是尖銳的,尖銳的東西可能有少量觀眾喜歡,但大眾不喜歡,審查更不喜歡……

高一天剛想說點什麽,沈夢溪擺了擺手:“這樣吧,每年Frist推出的不錯的電影,我會讓明溪幫著發行……”

“明溪?”

高一天表情有點古怪。

額,這麽說吧,明溪今年上半年大放異彩,甚至比唐仁還牛逼,因為他們主控投資、發行的三部低成本恐怖片都取得了成功:《繡花鞋》、《半夜不要照鏡子》、《筆仙驚魂》,其中最差勁的《半夜不要照鏡子》報收1200萬的票房成績!

網友留言:反正都是爛片,為什麽不去看看大胸、大腿呢?

很有道理……

但業界很多人看不上明溪,覺得那是一家眼裏只有錢的電影公司!

垃圾!

沈夢溪擺了擺手:“……明溪的定位就是中小成本電影……發行實力很強大的。”

“……謝謝沈總。”

“沒什麽可謝的。”

……

送走高一天,沈夢溪突然意識到了明溪可能會是全國最賺錢也是最講良心的電影公司……

既做低成本爛片,也幫著發行沒人敢接手的文藝片!

也不曉得外界會怎麽評價明溪……

看了看齊玉坤:“你快兩年沒拍電影了,最近有啥想法嗎?”

“……也沒什麽好題材啊……”

齊玉坤有點尷尬……

這兩年,他也沒怎麽閑著,跑FRIST做評委,幫著楊青、韓延管理劇組……

得賺錢養家啊!

沈夢溪蠻欣賞他的,他是國內非常少見的注重人文內涵的導演,而且他的取向跟沈夢溪很接近——犯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