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4章 老太,又見老太

秦林當然不知道自己對可憐的徐大小姐,連更過分的事情都做過了,所以連連搖頭說未曾脫過她的鞋子。

張紫萱將信將疑,不過似乎秦林的否認很讓她高興,心情開朗了不少。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先去看了劉伯溫橋,又從花牌樓走回來去夫子廟看廟會,路上秦林還花十五個銅子買了兩串糖葫蘆,自己吃一串,請張紫萱吃一串。

張紫萱並不矯揉造作,捏著串糖葫蘆吃得很開心,現在的她除了雙眸仍然格外的慧黠,看上去就和普通的民間少女沒有別的區別了。

還沒走到夫子廟,就見前面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夫子廟是金陵城第一個繁華去處,本是孔廟,但市井商業的繁華反而蓋過了孔孟之道的影響,它之所以聞名東南並非因為廟裏供著的孔夫子,而是廟門前廣場上天南海北各式各樣的雜耍和小買賣引人入勝。

這不,做猴戲的給猴子穿紅著緑,學人拱手作揖、下跪磕頭,耍猴的人就端著銅鑼向觀眾要錢,人們一邊叫好,一邊隨意賞他幾個銅子,那猴兒就替主人抱拳致謝。

捏面人的、做糖畫的得到小孩子的追捧,胸口碎大石、賣大力丸的漢子贏得老少爺們一陣陣叫好,那踩高蹺、翻筋鬥的則做出一個個叫人眼花繚亂的驚險動作。

金陵城果然六朝金粉,東南繁華首屈一指。

又有一溜兒戲台子,是各家南戲班子在唱戲,秦林和張紫萱一路看過去,什麽《連環記》、《精忠記》。

有個觀眾甚多的戲台子正演著《鳴鳳記》,張紫萱笑著說:“王世貞這老兒總不脫才子習氣,又新做了戲文來演,所以家父說他可為文宗、不可為朝廷柱石。”秦林就知道這部鳴鳳記是應天府尹王世貞新做的戲文了。

最後面一個台子上演的《平海記》,講著戚繼光平倭禦寇的故事,張紫萱看了一會兒,嘆息道:“戚大帥的確功勛卓著,但如果不是王本固那廝頭腦頑固,從中作梗,胡部堂的招撫之策便能奏效,哪有後來這許多事?”

秦林聽到這裏,忽然心頭一動,想起前些日子捕獲白蓮教的那艘船來自倭寇,連忙追問什麽招撫倭寇,還有王本固從中作梗,又是怎麽回事。

這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張紫萱不以為意,只道是秦林好奇而已,便極有耐心的娓娓道來。

所謂倭寇,洪武、永樂時還真有不少日本人,但到了嘉靖年間十個裏面倒有九個是中國人,“真倭”也即是日本人反而是少數。

因大明律嚴厲實行海禁,只許朝貢體制下的勘合貿易存在,導致沿海百姓心懷不滿,而江南工商業的發達也進一步刺激了海洋貿易的發展,民間走私活動愈演愈烈……實際上多數是由地方豪強和官員控制、並主動參與的。

茫茫大洋之上沒有官府管轄,便有居心不良之輩從走私轉變成打劫,甚而勾結日本浪人進攻中國城市,這就是大明百姓所熟悉的倭寇了。

到嘉靖年間,出了位了不起的梟雄人傑,便是大海商汪直,他建立龐大的船隊橫行海上,迫使日本人、朝鮮人乃至西方殖民者都向他臣服,從南洋到東洋的船舶都得乖乖的給他交保護費。

汪直是大海商,需要良好的商業環境,對劫掠並沒有什麽興趣,所以他一方面約束日本、葡萄牙人,不許他們登陸劫掠,甚至出兵消滅其他敢於入寇中國的海盜,以向朝廷表明自己是合法商人;另一方面則不斷向朝廷提出開放海禁的要求,希望自己的生意能從非法走私轉變成合法貿易。

當時的抗倭名將,兵部侍郎兼僉都禦史、總督漸直福建軍務胡宗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便定下招安的策略,要把汪直一黨招安成為朝廷的水師,允許他們合法貿易,並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打擊真正嗜殺成性的日本浪人和西洋殖民者。

汪直生於斯長於斯,畢竟心向中國,作為大海商他最迫切盼望的就是朝廷開放海禁,自己成為堂堂正正的合法商人,因此與胡宗憲一拍即合,欣然從海外趕赴杭州,準備接受招安。

沒想到當時駐杭州的巡按王本固是個自命清官的死腦筋,非說汪直是倭寇,硬把他抓起來,並一再上奏朝廷,一口咬定胡宗憲受了汪直大筆賄賂,義正詞嚴的要求對“貪官”和“倭寇”予以嚴懲。

被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王本固這麽一搞,清流文官都朝著胡宗憲猛烈開火,朝廷也定下了誅殺汪直的基調,胡宗憲沒辦法只好被迫同意,於是汪直就非常冤枉的被朝廷砍了腦袋……他本是興沖沖的來受招安,要替朝廷打真倭和西洋人的呀!

汪直一死,海上局勢登時糜爛而不可收拾,以他為代表的以貿易為主的走私海商集團,被以劫掠為主的倭寇所取代,十年間東南沿海兵連禍結,釀成了大明朝立國兩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