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斷敵後路

大明欽差平倭援朝督師武昌侯秦林的真正戰略計劃,絕非示敵以弱,然後令戚繼光以雷霆閃電之勢奔襲平壤這麽“簡單粗暴”,這麽輕易被加藤清正識破。

不,本來就是要讓日軍“識破”的!故意讓日軍看到自己急於取得戰果,不惜用出示弱之計,命戚繼光冒險孤軍深入攻擊平壤!

當戚繼光率薊鎮新軍一萬五千奔襲平壤不成,由奇襲改為強攻之際,日軍將帥無論是平壤的加藤清正、漢城的宇喜多秀家還是名護屋的豐臣秀吉,都很難抵抗揮軍北上,趁明軍大隊未曾入朝,戚繼光頓兵堅城師老兵疲,一舉將這位大明虎帥圍而殲之的誘惑!

朝鮮是狹長的半島地形,南北長、東西窄,當北面的平壤城出現聚殲戚繼光的戰機時,日軍必然只能從中部漢城一線調兵北上,完成主力合圍,那麽朝鮮南北之間,日軍在漢城一線的部署就出現了兵力空档,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加以填補。

同時朝鮮地形還有一個特點,靠近中國的西海岸比較平坦,在這個時代,主要的城市、人口和農業都集中在這邊,而靠日本海的東海岸,有綿延千裏的太白山脈,崎嶇難行,人口相對稀疏,軍隊補給比較困難。

如果掐住了漢城一線,便等於攔腰一拳打在朝鮮半島的腰眼上,抄了北方平壤日軍的後路!

選擇仁川登陸,原因和秦林所知的另一次仁川登陸完全相同,首先出敵不意,其次仁川距離漢城很近,在這裏登陸,可以直搗侵朝日軍的總指揮部,同時光復朝鮮首都,鼓舞己方士氣,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戰局發展完全符合秦林的預想,李舜臣確實很給力,以相對弱小的兵力在朝鮮南部海域連續打敗日本水軍,牽制了日本海上力量,使瀛洲水師運送的登陸部隊沒有在海面上過多糾纏,沒有給仁川、漢城之敵以充分的預警時間,就登上了朝鮮的西海岸。

此時漢城一帶只有宇喜多秀家第八軍的一萬一千日軍,還要分散把守水原、仁川、元山等港口,留在漢城的日軍兵力不過五千余人。

明軍同樣是一萬一千,但卻是瀛洲陸戰隊全火器裝備、武裝到牙齒的精銳,以及劉綎和鄧子龍麾下的百戰之師,緊緊捏成了拳頭,狠狠砸向漢城!

另外朝鮮當地人的配合也很給力——華夷秩序下,誰的漢化程度深誰就是華,誰離中華文明圈遠,誰就是夷,相對於中國這個“華”,朝鮮是“夷”,相對於日本,則朝鮮是小中華,日本是夷,所以朝鮮人心甘情願地對中國事大,卻極不願意屈服於日本,天朝王師一到,立刻應者雲集,士紳們把百姓組織起來,送糧送水絡繹不絕,幫助明軍打起了人民戰爭。

直到明軍拿下漢城的好幾座城門,日軍都還沒來得及組織起成規模的抵抗。

明軍輕取漢城,侵朝日軍總指揮官,第八軍軍團長,豐臣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在景福宮剖腹自盡。明軍又從漢城向附近各城分道進兵,懸秀家之首級於長杆之上,所經之處第八軍余部或死或降,漢城一帶被徹底肅清。

至此,侵朝日軍被分剖成南北兩部,第七軍毛利輝元部三萬兵力,第九軍羽柴秀勝部一萬一千兵力,悉數被隔絕於朝鮮南方,而小西行長、島津義弘等大將所率領的第一到第六軍,共計十一萬主力部隊,盡數孤懸北方,與南方兩軍及日本本土隔開,後路斷絕!

……

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動地銀山來。

鴨綠江畔,戰旗如雲、戰馬嘶鳴,左翼李如松麾下遼東鐵騎,右翼麻貴所帶西軍驃騎,人馬龍騰虎躍,中軍處杏黃色欽差節旗高擎三丈,虎帳六纛,錦衣官校層層疊疊。

秦林環視左右各將,李如松矯矯如龍,麻貴沉毅如鐵,戚金英勇無畏,祖承訓、佟養正、奴兒哈赤隨侍在側,兩翼大軍雲集士氣如虹,又有朝鮮國王李昖率李山海、柳成龍、尹鬥壽等大臣拜伏道旁,恭送督師南征。

秦林錦袍玉帶意氣風發,揚鞭躍馬遙指南方,長聲笑道:“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

眾將齊齊抱拳,吼聲如雷:“末將誓死追隨督師,必克復三都、廓清八道,然後犁庭掃穴,擒跳梁小醜平秀吉獻於闕下!”

秦林哈哈大笑,帳中盡虎將,沙場皆死士,提十萬兵縱橫天下,滅強虜、克頑敵、隳名城、興國滅國,男兒事業當如是也!

鞭梢往南一指:“渡江!”

……

平壤城南三十裏,名為黑橋裏的地方,侵朝日軍第四五六軍共計五萬五千兵馬,齊聚於此。

周圍村落的朝鮮百姓被日寇強行擄掠,為他們服各種繁重的勞役,可憐的朝鮮百姓就像所有亡國奴那樣無可奈何,只得服從日寇的驅役,如牛馬般辛苦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