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歸一 第六九六章 諸洪鈞

“那份圖紙?”諸烈難以置信地搖搖頭道:“難道有什麽問題嗎?”當準備制造槳輪船後,生性謹慎的上柱國當然不會立刻上馬,他先命人參照圖紙生產出十艘樣船,經過各種條件下的反復試驗,光試航就進行了五萬多裏,確信其性能與秦軍的戰艦一致,且沒有任何缺陷後,這才開始大規模仿造。

這樣造出來的戰艦,要是還有問題才叫見鬼了呢。

“圖紙當然沒問題。”秦雷笑道:“誰不知道南楚以水軍立國,造船水平要遠遠超過我們大秦,伯賞元帥在這上面做手腳,豈不是班門弄斧,自取其辱?”

“那你是什麽意思?”諸烈面色難看道:“伯賞別離的陰謀在哪裏?”

“不是陰謀是陽謀。”秦雷灑然一笑,攤開雙手道:“伯賞元帥沒有任何保留,先將槳輪船的優點展示給你們,再將所有技術都亮給你們看,然後睿智的上柱國大將軍就在不知不覺中上鉤了,且直到今天還蒙在鼓裏。”

“我聽不懂你的意思?”諸烈瞪大雙眼道:“不要再賣關子了!”

“真是個不耐煩的家夥。”秦雷也不惱,淡淡一笑道:“知道在槳輪船出現之前,秦楚兩國在造船技術上的差距有多大嗎?”

“三五十年。”諸烈冷聲道。對於這一點,他還是很有自信的。

“不錯,”秦雷頷首道:“差距主要體現在哪方面呢?”

“樓船……”話音一落。諸烈頓時呆若木雞,自從在洞庭湖上慘敗後,他不知多少次反思敗因,卻真如秦雷諷刺地那般,一直沒有找到症結所在。直到這一刻,才被徹底點醒了。

楚國的優勢在於樓船巨艦,這一點是秦國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縱使後來出現了理念更先進的槳輪船,但在造船工藝上的差距。使秦軍依然不敢與楚軍硬碰硬。

設想一下,假使楚國人沒有得到槳輪船的制作方法,事情會發展成什麽樣子?他們無法跟上秦國戰船的速度,就只有認清現實,改變原先主動出擊地戰法,或用鐵索橫江、或用分段圍剿戰術,一步步壓縮秦軍的活動範圍。直到擠壓至極小空間時,其速度優勢便蕩然無存,再無與倫比地巨艦集群將其殲滅。

這是非常常規,卻也基本無解的一種戰法,如果沒有那份圖紙的出現,楚國人極有可能會走這條路,那樣秦國人依舊無法擊敗楚國水師、逾越長江天塹。

……

然而那份絕密的槳輪船圖紙出現了,驕傲的楚國人起初不屑於理睬這種秦國戰船。然而接連幾次吃過大虧之後,他們悚然發現,這鬼東西竟然不受水流限制,逆流而上時的速度遠遠超過以劃槳為動力的戰船。

這讓自認造船工藝天下第一地楚國人十分不爽,他們敏感的自尊心深受打擊,終於開始研究、試驗、仿制的過程。用最快的時間將其編入艦隊,形成戰鬥力,並迅速將不平衡的局勢拉了回來。

在要麽改良戰術要麽仿造新戰艦的岔道口上,楚國人做出了他們的選擇……這幾乎是必然的,在水軍方面長期形成地優勢,使楚軍上下心高氣傲,容不得一絲輕辱,這樣傲氣的軍隊,又怎會接受保守的戰術,忍受追不上對方的郁悶呢?

我比你強。就要什麽都強。一點也不能比你弱!這是盲目自大者很普遍的思想。

所以他們一定會仿造槳輪船,證明自己不比對手慢。便也完全掉入了秦國的陷阱中。

我們看一看從天佑三年初到天佑七年末這段時間,五年間兩國水軍發生了大小戰鬥一百七十余次,楚軍共損失戰船八百余艘,秦軍損失七百余艘,這一千五百余艘戰船中,九成是槳輪船。

後世許多史學家讀到這段史料,都會感嘆一聲:‘槳輪船地時代來臨了!’

但也有更高明如範文正者,一針見血的指出‘此乃秦軍之計也!’他研究了鎮南水軍當時采用的戰法,乃是拉開距離,邊打邊跑,絕不與楚軍靠近,更不與其進行接舷戰。

然而在之後決定性的洞庭湖水戰中,秦軍卻一反常態,主動與楚軍接近,展開最殘酷的肉搏戰。再看後來五十年間,對南亞、北非、中東、西方各國作戰時,終其輝煌的海戰史,也依舊是以炮戰加接舷戰為主,在也沒有出現過‘拉開距離、邊打邊跑’的情況。

對此,很多史學家認為這是秦國水軍強大了,只有別人跑的份了。但範文正公認為,以這個年代的水戰水平看,若想重創甚至是消滅敵艦,就必須要無限靠近,靠的越近殺傷力就越大,向秦國在初始階段采用地戰術,只能說是騷擾,並不具有多大地殺傷力。

那秦國為什麽要采用這種戰術呢?範文正認為,除了發揮戰艦的速度外,還隱藏著一個更重要地意圖——要將楚國槳輪船之外的其它戰艦,尤其是恐怖的樓船巨艦排除在戰場之外,進而達到兩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