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信念

前生今世,陳恪從沒像今天這樣,渴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清白。

背上的傷處火辣辣地痛,卻刺激著他的神經,讓他的腦細胞高度亢奮,那些藏在腦海中的記憶,便爭相浮現出來。而且《五經全注》有章可循,是按照《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本身文章的順序,一句句注解下來的。

只要他回想那些爛熟於胸的文章,相關的注解,每一句、每一段便都歷歷在目。陳恪筆走龍蛇,化作一行行略帶狂意的楷書躍然紙上。

因為考生交卷前,考官們無所事事,卻被王安石要求在至公堂中,不得隨意走動。所以都圍在陳恪邊上,看他像具機器一樣高速運轉,一會兒寫完一張紙、一會兒寫完一張紙……

他每寫完一張,便有人迫不及待的拿來核對,發現總是一字不差。

考官們不禁暗暗驚嘆,原來世上真有過目不忘之人。但王珪和韓絳的反應卻沒那麽強烈,因為他們多年前,便見識過王安石過目不忘的本事。當年王安石但凡看過一遍的書,便可以立即默寫出來,過上一段時間,還能記住七七八八,與今日這個陳仲方,應該是同類人。

“介甫,看到他,有沒有想到當年的自己?”王珪小聲問道。

“沒有。”王安石搖頭道:“我記憶力不如他。”誰知這話後來傳出去,訛傳成了連狀元之才都承認,自己不如陳恪了。結果讓陳恪的名頭更加響亮,倒是王安石始料不及的,不過以他的性格,也不會在意……

到了夜裏,考官們回去睡覺,只留兩個人輪班看著陳恪。第二天早晨回來一看,兩考官熬了一宿、兩眼通紅,萎靡不振,陳恪卻依舊兩眼放光、正襟危坐,速度一點沒降低。

“照這速度寫下去,今天晚上就能完成。”考官們現在都很同情陳恪,在別人都已經開始答卷的時候,卻要耗盡心血證明自己的清白。讓人如此才情卻遭此無妄,讓人恨死了陷害他的賤人。

梅堯臣更是為他求情道:“這下沒人不相信,他是清白的了,介甫就讓他回去考試吧。”

王安石卻不為所動,也不說為什麽。只要他不喊停,陳恪就必須繼續寫下去……

※※※

圍場無聊,歐陽修在時,考官們還能分韻作詩、詞句相和,但換了王安石這個沉悶的主考,什麽熱鬧、什麽樂呵都別想了,考官們除了安靜的看書,就是圍觀陳恪在那裏飆字數……兩件事情幹長了,都是那麽的無聊。

他們唯一的樂趣,就是考生前來叩簾。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考生們不許走動,只能在考場裏一直悶頭答卷,直到交卷。但在這年代不這樣的,考生在答卷時有疑問,不管是對題目的疑問,還是對自己的學識哪處吃不準了,都可以去請教主考官,這就叫做‘扣簾’。

叩簾的考生人數不少,問題也是千奇百怪,其中一些極品考生,更是可以讓考官們解悶消乏、開懷一笑。

比如這天中午,有個考生扣了過來,恭恭敬敬的行禮後,問道:“學生打算在文章中引用堯舜的典故,但不知堯舜是一個人呢,還是兩個人,請先生指教。”

眾考官先是目瞪口呆,旋即哄堂大笑。王安石卻面如寒霜——這就是這屆科舉之前,通過鄉試的舉子們的水平!他到底是怎麽通過的?

更絕的是,裏面人都笑話成這樣了,那考生還在外面畢恭畢敬地等著。

梅堯臣便笑眯眯的答道:“這個太難了,我看你還是別用了吧。”

“是。”考生一臉失望的抱拳下去。

“從現在開始,任何人不得叩簾。”他一走,王安石便下了命令。

“這與規矩不符吧?”這家夥來到考場後,一點沒有臨時上崗的拘謹,反而視舊規如無物,處處立規矩。讓兩個同年不得不提醒道:“事後怕是要招非議的。”

“管他蜚短流長,一切以會試為重。”王安石沉聲道:“舉子這樣出出進進,著實會增加作弊的隱患。況且他們是來考試的,不是來上課的,進考場之前,就應該把所有的知識準備好。再說,審題也是考試的一部分,連題都審不好,又何談寫好文章?

“好吧……”眾人沒話說了。

到了天黑時候,考官們又圍聚在陳恪身邊,好幾人手裏端著火燭,為他照亮最後一段征程。

奮筆疾書超過十二個時辰,饒是鋼澆鐵鑄的身子,陳恪也已經意識混沌,手臂酸脹到失去知覺,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麽,大腦完全靠那股熊熊燃燒的怒火在驅動。

他筆下的字,只是略略脫形,內容卻依舊絲毫不差,不過速度還是降了下來。

“堅持住!”有的考官忍不住為他打氣道:“還有最後三千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