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皇帝的決斷(下)(第2/2頁)

陳恪伸出手。

隊正陳忠伸出手、副隊陳誠伸出手,正鋒陳廉伸出手、中鋒陳猛伸出手、中衛陳信伸出手、邊衛陳志伸出手……

替補的隊員也都伸出手,十六個人圍成一圈,十六只手摞在一起。

趙宗績也過來,把手摞在上面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算我一個!”

陳恪點點頭,低喝一聲:“一、二、三、必勝!”

“必勝!”在隊正陳忠的吼叫聲帶領下,宋朝隊員一起怒吼起來,一下就把士氣提了起來。

也把觀眾的注意力,全都吸引過來。

“……嘿,宋朝人還真有幹勁耶!”

“是啊,陳學士的球隊,其實很厲害,可惜這次沒有勝算的。”

“希望他們能少輸點。”高大俊朗、風度翩翩、文武雙全的陳狀元,可是契丹女子的偶像,登時同情心泛濫,紛紛倒戈為宋人加油。

但突然,更猛烈的歡呼聲響起,原來是遼國皇帝攜皇後駕臨。皇帝和皇後在高台設坐。那位冠翠花、玉充耳,錦衣長袖,交領不殊的華貴少婦,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蕭觀音了,可惜距離太遠,看不清她的面容,倒讓一幹宋使好生遺憾。

辰時一到,一聲鑼響,雙方騎士出戰。

契丹這邊,人馬都披著黑色的皮甲,頭戴黑色襆頭,手持著黑色的球杖,雖然只有十騎,但一字排開,卻讓人有千軍萬馬之感。一登場,就引來了山呼海嘯的歡呼聲。

這支不敗王師,實在太受歡迎了。

宋朝這邊,人馬都披著紅色的皮甲,頭帶紅色襆頭,手持紅色的球杖,也受到了不小的歡呼,但跟王師沒法比。

兩邊騎士朝高台行禮,耶律洪基站起身,朗聲道:“兩國兄弟之邦,今日擊鞠聯誼,必將流芳千古。爾等盡情施展、方能不負此盛會!”大國麽,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待說完之後,內監用漆木托盤奉上一顆火紅色的馬球。

耶律洪基接過馬球,那廂間,避風處、線香點燃,雙方騎士對面而立,等待遼主開球。

按說,一扔就完事兒了,但耶律洪基不,他竟將球往半空一送,然後一腳燕子剪水,瀟灑的踢飛出去。好一位身手矯捷的青年,好一位沒譜帝王。

只見那球劃一道優美的弧線,朝著球場中心而去。

一聲開場鑼響,紅色騎士便瞬間啟動,潮水般往對方湧去。

那廂間,黑騎的動作慢了點,待他們啟動,球已經被紅騎搶去。

正鋒陳廉一搶到球,擺手揮杆,便送給了左邊鋒陳捷。陳恪將位置概念引入球場,每一名球員各司其職,各專其長。

陳捷有一手漂亮的長傳,他穩穩接住球,看一眼潮水般湧來的黑騎,腦海中浮現出陳恪賽前的布置:

‘他們第二個弱點,就是進入狀態慢,我看了他們三場球,都是上段進球最少,且集中在上段的後半程。這說明他們贏得太多、贏得太易,已經無法像我們一樣,從鑼響就開始全力拼搶!所以取得進球的最好機會,就在開場!’

‘但他們的對手,往往未戰先怯,不敢放手一搏,白白浪費了他們慢熱的良機。所以我們要趁他們輕敵發動奇襲,先發制人!讓他們措手不及……自亂陣腳!’

一念及此,陳捷頭都不擡,便用盡全力將球向右前方發動長傳。

契丹人還沒散開,擺好陣勢呢,就見球已經越過頭頂,飛到他們身後。

而一個紅色的身影早就等在那裏。馬球是沒有越位一說的……後世的沒有,現在更沒有。

只見他飛奔起來,穩穩接住球,四周竟無人看守,他從容揮杆,一擊而就……

一比零!

場中鴉雀無聲,觀眾沒想到,只是眨眼功夫,竟然就進球了,而且進球的還是紅隊。

意外,純屬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