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遲暮美人悲(中)(第2/2頁)

“這……”一盆冷水把趙宗績潑愣了。

“我一直擔心,會出現‘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畢竟覬覦這位子的,不止你們兩個,也不是非你倆莫屬。”陳恪加重語氣道:“如果是你倆之外的一位宗子設局,你豈不中了圈套?”

“很有可能……”趙宗績後背一片冷汗津津,半晌才無限後怕道:“若非你提醒,我險些中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陳恪淡淡道。

“那該如何是好?”趙宗績望著他道。

“還是得讓皇城司來辦。”陳恪道:“把這條線索,用安全的渠道交給皇城司,之後便隔岸觀火吧。哪怕這次不能把趙宗實幹掉,咱們也不能摻和進去。”

“那……真可惜啊。”趙宗績惋惜道。

“沒什麽可惜的。”陳恪搖搖頭道:“老魚都知道,蚯蚓出現在水中,身上一定藏著魚鉤,只有克制住沖動,才能活得長久。”

“嗯。”趙宗績點點頭道:“我聽你的。”

※※※

翌日過午,皇宮,福寧殿中。

官家趙禎最近迷上了聽戲。數月前的宮闈醜聞,雖然在低調的處理下似水無痕、波瀾不興,但對皇帝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盡管趙禎時刻提醒自己,作為君王,當以國事為重,可他還是不可避免的消沉了。但他又不肯像父親那樣,靠宗教來麻痹自己,更不會再與女色為伴。

他選擇了聽戲來消磨時間。這就跟後世的家庭婦女,喜歡看電視劇一個道理。

這一天,宮裏的戲班子又來到福寧殿的偏殿。管事太監奉上今天準備的戲碼,趙禎身上蓋著毯子,靠在安樂椅上,無所謂的搖搖頭:“隨便演吧。”

於是戲班子先演了一出《目連救母》。宋代戲曲,又叫雜劇,由四五個角兒塗脂抹粉,扮成古人模樣表演故事。遠不如元明清的戲曲那樣精彩紛呈,不過這也是與觀眾的欣賞水平息息相關的。至少宋朝人就看得津津有味。

演完了《目連救母》,時間尚早,戲子們便又演了一出短劇《金匱》。說的是趙大和趙二的母親杜太後,在臨死前的一幕。

這是趙二子孫們喜聞樂見的主旋律曲目,但趙禎並不喜歡,因為它的漏洞太多。盡管會毫不猶豫的維護其真實性,但並不代表他自娛自樂時,也喜歡聽這個大瞎話。

不過既然有言在先,修養過人的趙禎也就沒有叫停。

便見躺在床上的老太後,問太祖皇帝說:“兒啊,你說你是咋當上皇帝的?”

“這是祖宗積德,父母的教導。”趙匡胤的回答中規中矩。

杜太後搖頭,她知道兒子是在哄自己,可她問這問題,不是為了聽好話,而是有放不下的心事。便見她嘆一聲,拉著兒子的手道:“不對,你能當上皇帝唯一的原因,就是周世宗的兒子太小,要是後周國有長君,還有咱們趙家什麽事兒?”

趙匡胤點頭連連道:“母親說的是。”

“江山初定,人心不穩,我們趙家可不能學柴家,所以你得立你弟弟為嗣君,這樣大宋朝才能傳下去。”杜太後這才說出真實目的。

趙匡胤馬上就答應了……反正戲台上是這樣演的……一邊哭著一邊點頭稱是。

可是沒想到,杜太後著實不簡單,怕他日後反悔,竟馬上道:“把趙書記叫進來。”

趙書記就是趙普,趙韓王進來後,杜太後讓他立即把這份誓書寫下來,並讓趙匡胤立字畫押,不得反悔!然後將其收之金匱,藏之宮中隱秘處。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來由,趙禎起碼看過十幾遍,但今日觀之,卻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