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夏(下)(第2/2頁)

“什麽人這麽有錢?”趙禎奇怪道。

“據說是五皇子和陳仲方,在遼國時,參加過馬球比賽,覺著充滿對抗的運動,才能強健百姓身體,培養血勇之氣。但我大宋缺馬,組織馬球比賽不現實,正好長安郡主考證出了唐氏蹴鞠,其激烈程度不次於馬球,於是兩人遊說富戶出資,興辦了這場賽會。”

“看來汴京城的富戶們,很是買賬啊。”趙禎淡淡道。

“微臣估計,一百年來,汴京城一直在玩老花樣。如今終於有了新鮮玩意兒,富戶們樂意支持一下。”司馬光回道:“再說,陳仲方向來闊氣,據說出了一半……”

“這小子是虱子多了不咬,就不怕禦史們彈劾他聚集百姓,居心叵測?”趙禎似笑非笑道。

司馬光看看皇帝表情,知道他只是說笑,便輕聲道:“他就是仗著官家仁厚,才敢肆意胡鬧,聽說他還要在十三行鋪建什麽‘智慧院’,實在讓人不知該說什麽好。”

“天要下去,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趙禎輕聲感嘆道:“年輕真好啊……”

※※※

在巨額獎金的誘惑下,汴京城大大小小幾百家球會,都組建了自己的球隊,摩拳擦掌準備參賽。雖然都有些瞧不起,這種‘有失粗野’的比賽形式,但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

沒踢了幾場,人們就發現,與宋式蹴鞠相比,這種唐式蹴鞠更加激烈、更有懸念、更能刺激人的熱血。又以聯賽的形式組織比賽,更加具有競爭性、完整性,也使球隊和球星更深入人心,使觀者更有代入感,伴著支持的球隊品嘗勝利的激動,失敗的沮喪,回味以弱勝強的驚喜,一波三折的跌宕。

當然,球賽的火爆,跟賭博的熱情分不開,因為牽扯到自身的輸贏。那些強隊很快便聚集了大量的擁躉,比賽時觀者數千,把球場圍得水泄不通……這還是因為沒有專業球場,無法容納更多觀眾的緣故。

也不是陳恪舍不得建球場,實在是球場的樣子太像城堡,他不想被扣上圖謀不軌的帽子。

但觀者全情投入,呐喊加油、喝彩咒罵,人聲鼎沸,絲毫不遜於後世的場面。

至於賽會的組織,竟不需要陳恪特別操心。宋朝人太會玩了,各種玩樂組織的多了,只消看看他提供的章程,便知道該怎麽做了。基本沒有他想象中的混亂甚至騷亂,也不知是宋朝人太順從,還是太有素質……

不光比賽精彩刺激,賽後還有專門的‘采編’,用評書的形式,匯總當日賽況,評選最佳球隊、最佳球員、最佳進球等,寫成段子發表在《球報》上,次日一早就能印成報紙,送到京城各處。閑漢們念出來,給沒條件觀看的人解饞,哪怕昨日親臨現場者,也很享受通過這種方式回味。

大部分人都意識不到,這是件多麽了不起的事情。但汴京城那些書社的老板,卻被驚得目瞪口呆。要知道,哪怕用最熟練的工匠,印制這樣一份幾萬字的出版物,也得用十幾天的時間。這報紙卻是當天寫稿當天印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賣了。

他們太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呢?要是搞不清這一點,他們只怕要關張歇業了。

無論如何,在不斷的良性促動下,汴京球會的聯賽愈發惹人關注,甚至逼得別的比賽都沒法進行,因為人們全都跑去看球賽了。城外集中比賽的幾處場地,終日人山人海,竟比大相國寺還熱鬧。

商人們馬上嗅到商機,在球場範圍搭建起了茶酒鋪子、飯館子、傘鋪子、球市子,生意自然出奇的火爆。據說入夏以後,各大球場每天賣酸梅湯的,比整個城內賣的都多……

一直到了五月底,七百多支球隊終於分組廝殺完畢,決出了六十四強。

之後進入兩個月的夏休期。待到八月時才重燃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