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和親(中)(第2/2頁)

奏章雪片般的飛到銀台司,大大出乎趙禎的預料。他認定這是某些人不想看到趙宗績的妹妹,成為西夏王後,對這些人挾言官自重自然氣憤無比。他讓人去查了記錄,發現確實是明道二年,李元昊自請冊封,朝廷賜姓為趙。只是後來那廝反叛,朝廷剝奪了他的賜姓,又復以李元昊相稱。

便讓人傳話說,第一對方原本並不姓趙,第二,對方現在也不姓趙。所以算不上同姓不婚。

但大臣們堅持說,只要姓過趙就不行!戶婚律上載有明文,同姓包括曾用過的姓氏!如果官家再堅持,兩制官就要動用手中的權力——‘封還詞頭’了。詞頭,是未生效的皇帝草詔,只有兩制官動筆按詞頭寫成正規詔書之後,旨意才會生效。而兩制官一旦覺得這個任命不妥,他有權把詞頭封還,拒寫詔書,終止任命程序。

這是宋太祖制定的一個非常開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為的就是制約皇權,防止濫用。這也是宋朝皇帝,一向顯得比較軟弱的原因,你要是玩硬的,弄不好那幫以風骨自詡的大臣。就會給你個下不來台。

一看風聲不對,再鬧下去,恐怕非但不能給趙宗績帶來好處,反倒會惹上一身騷。趙允弼也打起了退堂鼓,上書說自己的女兒年齡比對方大太多,又曾經結過婚,實在不合適,還請皇帝收回成命吧。

並把皇帝賜給趙湘兒的金冊、鳳冠、霞帔等物奉還。

這時候,又有大臣把李諒祚十三歲便與表嫂梁氏通奸,兩人又合謀害死了他表哥與舅舅的事情捅破,愈加證明了‘夷狄禽獸也’。

重重壓力之下,趙禎只好改變初衷,以‘同姓不婚’為由,不收李諒祚這個女婿。

再次求婚失敗,讓誅殺沒藏訛寵後,便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感到分外羞辱。他勃然大怒,無法抑制,認為宋朝瞧不起自己,決定提兵十萬,給宋朝人點顏色瞧瞧,逼他們把公主嫁過來。

於是李諒祚帶人沖進了大宋的秦、鳳、涇原等州縣……不過這些地方常年是戰區,又窮又硬,也沒啥便宜好占。至於公主,就更沒可能了。他客客氣氣的還有希望,現在提兵壓境,要是大宋還把公主嫁給他,就成了拿‘女人換苟安’,這個千古罵名,誰也承擔不起的。

不過宋朝那邊,也確實緊張起來了。畢竟西夏在軍事上,是個強大的敵人。一旦李諒祚起狠來,對宋朝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於是下次朝會上,趙禎埋怨道:“寡人說答應他吧,你們都不許,現在把那小子惹毛了,你們說怎麽辦吧?”

眾大臣紛紛提議,應該整軍備戰、聯絡吐蕃雲雲,說來說去,沒有什麽建設性的意見。

就在大臣們眾說紛紜之際,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陛下,臣有本奏。”

趙禎一看,是陳恪,心說我怎麽把他忘了?便笑道:“愛卿有何高見?”

“陛下不必憂慮,李諒祚這個破孩子,純粹是沒事兒找抽。陛下派我到邊境上去,告訴他會永久性關閉榷場,歲幣也別想要了。再痛罵他一頓,這孩子就懂事了。”陳恪對李諒祚的態度,基本上是不屑一顧。

趙禎差點驚掉下巴,他甚至以為自己幻聽了。寡人沒聽錯吧?那可是西夏國王啊,就這樣對待?

大臣們也有點慌,覺得這樣太冒險……便說還是穩妥計較的好。不然會惹出更大的麻煩。得虧陳恪是對外問題的專家,又有了大儒的光環,這才沒人斥責他胡言亂語。

陳恪卻打斷了他,斷然道:“聽我的,就這麽幹!我可以立軍令狀!”

大臣們不說話了,陳恪敢說這種話,要麽是活膩了,要麽就真有把握。

不過看他年紀輕輕,大好前程,也不至於活膩了吧?

如果能不動刀兵,把西夏人嚇回去,自然是再好不過。趙禎和諸位相公對視片刻,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姑且一試’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