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制科考試(中)

陳恪一位夫人的先人,那位狂儒柳開,當年為了出名。把自己往日所作一千多篇文章,裝了滿滿一車,應舉考試的時候,便自己推著車進考場,搞得大家都很錯愕。但無論如何,柳開打那之後就出名了,可謂深諳營銷之道。

誰知道另一位夫人的娘家,也是此中高手。為了改變兒子以往浪蕩不羈的才子形象,使他像陳恪那樣,向國士轉型,蘇洵不許蘇軾再把精華浪費在花街柳巷中。自己也以身體不好告了假,在家裏日夜督促,逼他搖動如椽巨筆,連寫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一共五十篇策論公諸於眾。

這五十篇策論陳恪都看過了,內容是相當全面,從整頓官員,財政大計,安撫百姓,戶口管理,稅收政策,社會治安,直到強化軍事,面面俱到……簡直是生而知之、全知全能的五百年、哦不,八百年才出一個的天才。

上一個麽,是諸葛亮……

大體而言,蘇軾的五十篇策論,反復講的是同一件事——天下雖安,實則到處都存在隱患,一旦出事就有大危險!

所以這個鳥世道,不改革肯定是不行了,希望官家能‘奮其剛健之威’,則‘智者願效其謀,勇者樂致其死’,只要上下一心,則天下大事‘縱橫顛倒無所施而不可’。

當然除了喊口號之外,蘇軾也有具體的主張,那就是重拾儒家以德治國的仁愛精神。他雖然承認當下種種隱患,有‘立法之弊’,但更強調乃‘任人之失’,所謂‘失在於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他主張‘法者,末也’,堅持‘禮者,本也’,也就是以禮樂治國,以德治國。

同時他堅決反對那些要變更法度的‘腐儒小生’,抨擊他們是在‘惑亂世主’!

他打比方說,國家好比一個早期病人,目前‘言語,飲食,起居,動作,固無異於常人’,看不出什麽病症。遇到這種情況,庸醫則無知無覺,但如果讓扁鵲倉公看到,就會‘望之而驚也’。

所以國家只要使賢者在位,用人不疑,‘盡其才而責其成功’,就可以未雨綢繆,在病症早期便為國家調理康健。若是貿然用‘變法’之虎狼藥的話,只會導致‘天下益不可治’,甚至‘亂象立生’。

所以他要闡述的觀點就是:只要用人得當,就不需要變法!

那麽用什麽樣的人呢?當然是我這樣的高人了……當然這是潛台詞。

雖然千年以後,大家都能明白,蘇軾所主張的‘人治’,根本解決不了國家的痼疾。但在這個時代,他的主張還是很有市場的。

因為變革的呼聲雖然成為主流,但對於如何變革,各方都有不同的看法,激進的高呼變法,保守派卻不想破壞祖宗成法,希望通過君臣的覺悟和能力,在原本的框架內,解決國家面臨的危機。

所以蘇軾的文章,極對那些老成之臣的胃口的。

加上他的文采實在太高,幾篇爭論寫得浩然雄渾、酣暢淋漓。據說歐陽修當時正發燒,讀蘇軾這幾篇策論時,痛痛快快出了一身大汗,看完後竟然退燒了。

歐陽修也差不多就是這麽個見識……

還有富弼、韓琦、包拯等名臣,看了蘇軾的文章後都贊不絕口,認為他是位不出世的奇才。三蘇之名本就天下皆知,現在人家又鋪天蓋地展開宣傳,造成的轟動效果,自然遠超過當年的柳開。

終於,在制舉舉行前夕,蘇軾的大名‘霆轟風飛,震伏天下’,就連賣菜的大媽都知道這麽一號了。

不過讓陳恪拋去感情因素評論,蘇軾的文章固然氣勢雄渾,不愧未來文豪之名,但內容上,不過拾古人牙慧罷了,可以說是空話連篇。這很正常,畢竟蘇軾到目前為止,沒接觸過任何國政大略,甚至連民間疾苦、府縣庶務都不了解。形而上的指點下江山倒也無傷大雅,一旦形而下的具體言之,只能空泛無物了。

蘇大舅子經常掛在嘴上的便是‘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初出茅廬、未遇挫折的士大夫,都是這個操行……

※※※

不過無論如何,在蘇洵的苦心造勢下,蘇軾在接下來的大科中,應該是十拿九穩了。

眼看考試在即,陳恪當然要過來關心一下。

對於他的遭遇蘇家兄弟自然有所耳聞,但也幫不上什麽忙,只能溫言安慰而已。

“不說我的事了。”陳恪笑這對蘇軾道:“後日就要考試了,怎麽看你一點都不緊張?”

“唉。”蘇洵不在家,蘇軾才敢苦笑道:“管他的呢,一想到考完之後,終於可以外放,我就渾身輕松。”

“呵呵,哥哥被父親管教的慘了。”蘇轍抿嘴笑道:“那好些策論,都是爹爹先說個主旨,然後逼著他做出來的,哥哥對此怏怏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