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八章 援軍天降(第2/3頁)

對於任何軍隊來說,出現士兵抗命都是很嚴重的事件,戚繼光的部將要求嚴懲帶頭鬧事的士卒……以戚家軍嚴酷的刑法來說,這幾乎是必然的。

但戚繼光沒有答應,因為他知道士兵的不滿是普遍性,如果在這種時候加以處罰,必會導致官兵離心,嚴重削弱軍隊的戰鬥力……陳洪對京營官兵的處理,便是反例。

事實證明戚繼光是富有遠見的,當年他費盡心思一定要挑老實巴交、吃苦耐勞的農村人。為的就是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有個完美的結果。他不慌不忙地來到士兵面前,做一番政治工作,把他們這次行動的重要性,提高到事關國家興亡之類的高度,說如果不能按時趕到,國家立刻限於戰亂雲雲。心思簡單的官兵們果然相信了他的說法,許多人竟當場熱淚盈眶,向他檢討所犯的錯誤。

戚繼光卻大度的表示,這次誰都不懲罰,而且做出了莊嚴的承諾:事後一切賞賜他分文不取,全都分給將士們!

於是被成功激勵的士兵們,冒著大雨繼續前進,有了信念的支持,果然創造出奇跡,僅用了一天半時間,就奔行出一百一十裏,到達泛濫的漢江邊。

※※※

從江上遊飄來的死屍、旗幟、盔甲、無不昭示著一場殘局已經發生,士兵們憂心如焚,紛紛要求立刻接敵。但戚繼光卻讓他們抓緊時間休整,同時派出便衣斥候,四處打探情報。

雖然已是火燒眉毛,但戚繼光深知自己這支軍隊的重要性,還是要摸清戰場狀況,方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一錘定音,不辱使命!

很快,斥候帶著一位年輕英俊的官員回來,雙方互通姓名,都已是彼此久仰,“原來是大明第一戰將戚元敬!失敬失敬!”“原來是大明第一能戰的林若雨,久仰久仰!”兩位青年英雄惺惺相惜,旋即就戰局達成了共識,戚家軍隱蔽行蹤,繼續休整,林潤則返回小樂山,向沈默通報情況,聽取他的意見。

於是便出現了起先,林潤與沈默密謀的一幕,兩人定計之後。苦命的林潤又馬不停蹄的奔波回去,再給戚繼光報信。於是在這三位青年俊彥的共同努力下,一場漂亮的‘偷梁換柱’上演了……

次日,沈默以‘就糧’為名,派出了與戚家軍數目相等的官兵、民夫,但帶隊的軍官卻沒有把他們引向村莊城鎮,而是直接帶到戚家軍隱匿的山谷中。然後戚家軍將士,半強迫、半說服的跟他們換裝,並命令他們在山谷中休息,然後以他們的身份,分批分次的回到小樂山……至於他們找到的糧食,都是戚家軍自己的軍糧。

這一切發生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但因為所有的部隊都已被打亂打散,加上大夥兒的注意力,全都盯在帶回來的糧食上,燒火做飯才是正辦,所以誰也沒在意這些陌生的面孔,到底是何方神聖。

與此同時,沈默這邊也沒閑著,他以‘通敵’的罪名,迅雷不及掩耳的軟禁了陳洪,不知私下裏做出了什麽承諾,竟讓陳洪答應,願意為他引誘嚴世蕃上鉤。於是不知是計的嚴世蕃,一頭撞到了包圍圈中……

在長驅直入到明軍核心地帶時,自以為得計的嚴氏浪人武裝,終於遭遇了明軍的埋伏,比遭到埋伏更可怕的是,包圍他們的人,竟然是戚家軍……

非但此處,他們身後跟進的部隊,也被焦英率領大部隊,全力擋在外圍。雖然在人數、戰力上都不占優勢,但以戚家軍的小分隊為骨幹,以新挖的戰壕、工事為依托,單單消極防禦還是做得到的。

沈默和林潤並肩站在遠離戰場的陰暗處,能清晰看到,小樂山上下,被分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戰場,但兩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山頂處的小戰場上,因為只要那裏獲勝,下面的大戰場,也就不戰而勝了。

※※※

戚繼光依舊沒有讓人失望,在面對倭寇時,戚家軍總是那麽威力無窮,根據戰場的形式,陣勢不斷在三才陣、五行陣和鴛鴦陣之間轉換,順利地將本就膽戰心驚的浪人們分割開來,然後有條不紊的消滅,那種絕對的優勢,讓戰局失去了所有的懸念。

見大局已定,沈默的心情放松下來,這次趕鴨子上架,承擔起這麽大的責任,讓已經習慣了閑散的沈學士,一時很不適應。這跟數日來一直在奔波的林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見他依舊神采奕奕,負手立在沈默邊上道:“現在如果讓你說一句想說的話,你會說什麽呢?”

沈默搖頭笑笑道:“我腦子裏一片空白。”說著看他一眼道:“你呢?”

林潤想一想,笑道:“謝天謝地謝人,太平日子又可以過下去了。”

“謝人?”沈默問道:“謝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