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六章 閣老的心(中)(第2/3頁)

“最後一個原因呢?”鐘金臉上浮現出虔誠的神態,她已經完全被沈默的學識見識所折服,實實在在把對方當成了導師,而不是蕭芹那種便宜師傅。

“第三,從民風、士氣和軍備上看,農耕社會也不占優勢。”沈默嘴角掛起苦笑道:“承平富足最能消磨人的鬥志。古代華夏的尚武精神,總是隨著太平日久和農耕地域的擴展而衰弱……”

“前一個我理解。”鐘金不解地問道:“為何農耕擴展也會有影響?”

“這是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心理的必然性。”沈默淡淡道:“中原以農業手工業為主要產業,勞動者以技術嫻熟和經驗豐富安身立命,因此耐心和精細被奉為良好品質;好勇鬥狠、彪悍孔武由於與社會生產的要求相背而被排斥,並被王朝視為不穩定因素。所以在中原王朝,習武是主流之外的邊緣文化,評價很低。相比而言,以弓馬為勞動工具的經濟活動、與惡劣氣候兇猛野獸抗衡的生存條件、部族間慣常的沖突促成了遊牧民族崇尚勇猛粗野。所以民風上的差別,使中原的軍隊不如遊牧軍隊悍勇。”

“在士氣方面,由於遊牧民族的戰爭,是以劫掠為主要目的,在戰利品分配上人人均沾,這使得集體行動與個體利益間保持密切聯系,故能保持高昂士氣。而中原士卒多為王朝兵役的被動服從者,與戰爭並無利益關系,甚至軍需時常被克扣……而且,能有效精神動員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還遠未到可以感染普通士卒的程度。反倒是小農經濟衍生的鄉土觀念,極大左右遠戍士卒的情緒,若非保家則無動機衛國,所以在士氣上往往無法與遊牧民族相比,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十分要命的。”

“最後,在軍備方面,騎兵憑借其機動性一直是戰爭的驕子,直到未來被火器完全壓制。但中原在喪失養馬之地後,對於軍馬的飼養,就成了社會的沉重負擔,而且質量也無法與專事遊牧的草原民族相比。這使得中原在騎兵的質量數量上都不敵草原民族,只能仰仗步兵。而且騎兵因為仰仗機動性,可以免去許多繁雜的訓練;但步兵的戰鬥力,是需要仰仗整套制度的完善的,裝備需要及時更換、陣型需要嚴格操練、減員需要及時頂替。這‘背後的制度’恰恰是所有農耕民族不能始終如一的軟肋。因此我們見慣了中原王朝鼎盛時軍力強勢,而衰敗時以民兵輕裝備濫竽充數的醜態。而與之對壘的是戰鬥力輸出穩定的遊牧軍隊,自然高下立見。”

“那漢軍這次的強力表現,是不是說明,中原又進入了一個政治清明的階段呢?”鐘金了悟道。

“不錯。”沈默緩緩點頭道:“嚴嵩一黨倒台之後,尤其是新帝登基以來,我大明刷新政治,勵精圖辟……”

“可我聽說,你們的朝廷內鬥很厲害,首輔都接連下台。”鐘金不信道。

“那又何嘗不是一種優勝劣汰?況且已經決出勝負,再也沒有人能挑戰現在的閣老們了。”沈默看她一眼,淡淡笑道:“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我大明已經安內,自然就輪到上下一心,解決邊患了。”

“但你說過,我們是消滅不了的。”鐘金恨恨道,她想到自己的家園被毀,族人被殺,就無法對沈默保持尊敬。

“誰說要消滅你們了。”沈默笑道:“我們只是要重構被毀壞了的防線,使百姓不受你們的侵略,同時,減輕沉重的軍費壓力。”

“你說漢人打仗耗費巨大,怎麽又能省錢了呢?”鐘金不解道。

“我們拿下東勝……也就是你們的濟農城,就可以使防線縮短千裏,每年軍費減少一百萬兩。”沈默為她算賬道:“其實這個東勝,是永樂年間內遷而來,真正的東勝衛,是在黃河北岸,你們的托克托以南。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在那裏重建東勝衛,然後其西面四百裏,再修兩座城。這樣無需邊墻,即可將整個河套守衛的固若金湯……有道是‘天下黃河富河套’,只要能保證安全,飽受土地貧瘠之苦的山陜百姓,是很樂意遷來河套定居的……”他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微微陶醉道:“河套變成糧倉之後,不僅可以負擔三座城堡的軍需,還能支援東面的宣大,自此我大明不患西三邊,而得其利也。”

他這邊說得興高采烈,那邊的鐘金卻面色蒼白。如果換別人說,她會嘲笑對方白日做夢,可話從眼前這個男人嘴裏說出,她卻相信對方能做到……

“我知道有個辦法,可以阻止這一切。”鐘金咬碎銀牙道:“但我不會說?”

“刺殺我麽?”沈默輕蔑的一瞥,睥睨著她道:“且不說你們沒那個能力,就算真把我殺了,又能阻止得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