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節 結盟(第3/4頁)

“劉將軍一向安好,令在下前來,特讓在下替他向西梁王問候。”苑君璋禮物開道,又遞過一張禮單來,蕭布衣望也不望上一眼,讓仆人接下,輕嘆聲。

苑君璋慌忙問,“不知道西梁王何事嘆息?”

蕭布衣望向遠方道:“想當年,本王和劉將軍也有過幾面之緣,當年我和他都為大隋竭盡心力,沒想到光陰冉冉,到如今……往事不堪回首呀。”

苑君璋暗想蕭布衣惺惺作態,“啟稟西梁王,其實這次來……除了問候王爺外,在下還有些別的目的。”

“哦?”蕭布衣雙眉一挑,“不知道先生還有何事?”

苑君璋猶豫再三,終於道:“西梁王,想你匡扶隋室,兢兢業業,可如今河北未定,關中正興,遲早會成為西梁王的心腹大患,不知道……你可想過出兵關中?”

“出兵關中?先生何出此言?”蕭布衣大為詫異道:“想本王志不在爭天下……而在平天下!本王前來東都,亦是情非得已。如今東都已定,想唐王必不負天下,還隋室個安寧。關中已有唐王出馬,本王若出兵,未免多此一舉。再說天下大亂多年,百姓思安,能不出兵,還是不要出兵了。”

徐世績一旁道:“西梁王悲天憫人,末將佩服。”

二人一唱一和,倒是配合極佳。苑君璋忍不住的冷笑,蕭布衣見到,皺眉問道:“苑先生,不知道你有何高見?”

苑君璋沉聲道:“難道西梁王以為,李淵平定了關隴後,就會乖乖的將大好江山送到你的手上?”

蕭布衣擺手道:“非也,不是送到本王的手上,而是要送到皇泰帝之手。到時候關中若定,天下可定,本王和唐王一殿稱臣,共同輔佐皇泰帝,還天下太平,豈不美哉?本王也累了,兵士亦是疲了,想唐王多半亦是如此的想法。本王和唐王相識已久,可謂是惺惺相惜,默契在心……”

“我只怕西梁王言不由衷吧?”苑君璋終於忍無可忍,亦不想再忍。

蕭布衣端起美酒,慢慢的抿著,“還想聽先生高見。”

苑君璋見蕭布衣並不惱怒,精神一振,“其實現在誰都知道,天下三分,當以西梁王、唐王、長樂王最強。”

“哦?那劉將軍知道與否?”蕭布衣含笑問道。

“劉將軍若不知曉,如何會讓在下前來和西梁王結盟?”

“結盟?說的好!”蕭布衣淡淡笑,意味深長。

方才見到蕭布衣不理政事,只顧得和女人調笑,苑君璋多少有些輕視之意。可他知道,蕭布衣絕非表面看起來這麽簡單。這些年來,輕視蕭布衣的人,已經基本死絕,剩下的,都把他當做個極為陰險的笑面虎看待。

苑君璋在劉武周手下,算是頗有謀略之士,知道蕭布衣方才所言,暗指他們還不夠結盟的資格,面不改色,苑君璋沉聲道:“如今西梁王坐擁荊襄、虎踞東都,劍指天下,劉將軍亦知道,不夠和西梁王結盟的資格,所以一直頗為猶豫。可方才聽西梁王一番說辭,才知道劉將軍差矣。若西梁王真的如此想法,只怕坐以待斃不遠矣。”

蕭布衣只是笑,“那本王倒要好好聽聽。”

苑君璋沉聲道:“其實西梁王不言,聰明人都已知道。西梁王眼下兵力不足四處出兵,勞民傷財,是以才想先平江南河北,再全力進取關中。若是薛舉未死,此招其實大善。可如今薛舉已死,李淵已搶占了先手,我只怕西梁王不等平定江南之時,以李淵之能,已經平定關中。到時候他占關中要塞之地,若和長樂王聯手,只怕西梁王腹背受敵,死無葬身之地!”

“這世上,不是說聯手就能聯手的,不然本王和李淵早就聯手了。”蕭布衣淡漠道。

苑君璋連連冷笑,“西梁王難道忘記唐王之妻姓什麽了?”

“姓竇,那又如何?”徐世績一旁道。

蕭布衣臉色微變,“難道竇氏和竇建德還有什麽關系不成?”

苑君璋肅然道:“當然,竇建德其實和竇氏頗有淵源,這中關系,不用我來詳說。我只想告訴西梁王一點,李淵聯手竇建德的可能性,遠比你要大的多。西梁王只想按部就班,卻不知道,李淵、竇建德早就暗通書信,商議聯手取你的東都。”

蕭布衣不再微笑,臉色變的陰沉起來。

苑君璋見到,續道:“前些日子,李淵早就向突厥奉表稱臣,自稱兒皇帝,西梁王只以為始畢可汗受你誓言約束,不能出兵,卻不知道突厥人反復無常,撕毀諾言只在旦夕之間。李淵一直對西梁王示弱,卻早就籌劃好進攻中原之策。他只等平定關隴後,派精兵從潼關出發,突厥人、長樂王再分兩路,分三路大軍來取東都。試問李淵如此之策,又如何會和西梁王匡扶隋室,一殿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