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正合朕意(第2/6頁)

李東陽呵呵笑道:“本官自聽了你引薦的幾種南洋作物,曾派人往南洋調查過一番,那作物確實產量甚大,我雖不知東北、西北是否適宜種植,不過江南大片土地一定是不妨事的。”

楊淩喜動顏色,急忙道:“大人調察過了?下官並無誑言,幹旱、寒冷之地也是適宜種植的,開春試種之後便知端倪,不過這只能讓百姓填飽肚子,要想富民強國,解除海禁勢在必行。沿海百姓至少占大明百姓四分之一,那些地方三山六水一分田,土窄人稀,五谷不豐,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海禁之下,百姓生計蕭條,嘯聚為盜者日眾。解禁通商,不僅僅富實百姓、充盈國庫,而且可以加強與海外萬國交流,夷有所長,吾有所短,取長補短,海納百川,對於開拓大明人的眼界和見識、朝廷拓疆展土、強大軍伍、威加四海都是必由之路。閉門造車尚且出不合轍,何況偌大的國家?”

李東陽點頭道:“沿海情形,我也著人詳細調查過,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解禁通商亦有其害,但治政本來就是要棄害取利,因噎廢食殊為不智。”

他擡起眼睛微笑道:“本官其實已斟酌多日了,我願意支持楊大人解除海禁、與番國通商的政略,不過依我之見,尚有兩點有等商榷,一是朝廷百官不宜說服,二是若現在全面解禁、顧此失彼,海上倭寇之亂尚未……”

楊淩興奮地道:“第一個不算難處,只要李大學士首允,其他的盡管交給下官去辦。這第二樁,大人所慮甚是,下官以為可以先重開寧波、廣州市舶司,增開天津市舶司,加上原有的泉州市舶司,共為四處。天津通朝鮮、羅刹、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再由刑部、禮部、戶部開設有司衙門管理中外通商間的律法、訴訟、稅賦、議定交易的商品價格等事宜,大人以為可行麽?”

李東陽唯一擔心的就是楊淩乾綱獨斷、將通商事宜的大權獨攬手中,聽他這一說不禁驚訝莫名:楊淩苦心竭慮,費盡心思要解禁通商,自己竟然不沾一點好處、不占一絲權利?

李東陽猶疑片刻,問道:“楊大人首倡此舉,解禁一旦可行,內廠不涉於內麽?”

楊淩心中暗笑,這位老大人官樣文章全不在乎,看來也是只撈幹的,是個實在人。解禁通商一開,楊淩遍布全國的車馬行就是控制銀流的最大運輸部門,要說日進鬥金那是毫不誇張。

楊淩又掌控著稅司監大權,介時不知多少人要打冷槍、放冷箭,眼紅他的好處,就是眼在堅決和他站在同一陣線的八虎,天長日久也難保沒有異心,楊淩早已有心將這司稅監舍出去。

楊淩笑道:“海上通商因與異國多有來往,可著刑部斷結訟訴、錦衣衛偵緝不法商販,司稅監和戶部稅吏司合署分責,司稅監收稅、稅吏司監稅,亦或反之,令出一門又互相制約,可以避免諸衙門各自為政、巧立名目,免令百姓苦不堪言。”

李東陽欣然笑道:“看來楊大人深思熟慮,早已成竹胸了,甚好,你看何時向皇上進言為宜?”

楊淩盤算了一下,調查朝中有沿海士族、豪紳背景官員的探馬還未送回完備的消息,北方戰事吃緊,此時提出新政也不合時宜,便道:“我看還是待北方戰事平靜下來,朝廷才好全力以赴,辦好這件大事,就定於……明年二月如何?”

李東陽含笑點頭,楊淩心中舒暢,將茶杯往案上一放,這才注意到案上攤著一幅畫,若是李東陽正在處理的公文,他倒不便察看,一幅畫就沒有什麽了,楊淩順手將畫轉了過來,只見畫上一個面容醜惡的老嫗騎在一頭水牛上,洋洋自得地橫笛吹奏,老嫗額頭上題了一行小字:“此李西涯相業。”

西涯是李東陽的號,什麽人這麽大膽,竟然如此極盡汙辱?楊淩吃了一驚,不及細看下去,愕然問道:“這……這是何人如此無禮,竟敢書畫汙辱大人?”

李東陽淡淡一笑,說道:“楊芳和老夫開個玩笑罷了,無傷大雅,呵呵。”

楊淩想起楊芳剛才怒氣沖沖離去的情形,若有所思地低頭再看那畫,畫非新作,但畫旁一首詩卻墨跡未幹,顯然剛剛填上不久,那首絕句龍飛鳳舞,寫道:楊妃身死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騎牛背,春風一曲太平歌。

題款亦是西涯,想來是李東陽剛剛見畫題詩。詩句頗具氣度,對畫中暗諷他屍餐素位、向佞臣俯首的意味毫不理會,反倒別出機杼,另有一番見地,楊淩展卷看罷,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向李東陽作了一揖。

李東陽詫異地道:“楊大人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