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撿到寶了(第2/5頁)

楊淩點了點頭,道:“那麽持續的統治呢?既然那裏有廣袤的土地,顯然不能靠這區區少量軍隊去維持,如何保證那裏的秩序、制訂相關的法律,運送大量的物資,收取稅賦,實行統治?”

阿德妮似乎被他的詰問打斷了思路,她不悅地皺了皺眉,有點忘形地道:“大人,打斷一位女士的話是很不禮貌地行為。”

她倒底年輕,雖有知識,卻無城府,一辯論起來根本就忘記了對方的身份,全然沒有想到在大明,女人隨意打斷男人的話,才是極其無禮的行為。

楊淩卻不以為忤,他眉尖一挑,好笑地點點頭,趕緊閉上嘴巴聽她說下去。

阿德妮想了想,繼續道:“至於說到擔心派遣大批遠征軍,天涯海角,如同自立為王,最終遭到反噬,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首先,只要保證中央政權的強大和統一,殖民地就很難產生反叛,畢竟它的存在要依附於中央政權,要獨立需要許許多多的條件,可謂困難重重。其次,那些地方由於原來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政權,所以不需要大量軍隊,一支一千人的大明軍隊,憑借火炮和刀劍就足以征服那些裝備簡陋的部落。帝國會連一支千人的隊伍也害怕嗎?以後的統治,可以在當地招募土著官員和雇傭兵,雇傭國外的人聽命於自己的軍隊,我的國家就是這樣做的,這樣一來,該地的最高統治者屬於大明,但是他們占少數,憑借的是帝國的權力來征服當地,沒有膽量造反。而且總督可以三年一換,根本不給他建立絕對聽命於個人的私人武裝的機會。而當地的土著懾於帝國的武力,同時他們的族人中有許多人被帝國雇傭,成為利益共享者,所以也難以組織有效的反抗。要知道,他們原本沒有國家,只要不過於苛待他們,就難以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來形成強大的反政府組織!”

她說的興起,又忘形地拉了把椅子,坐在楊淩對面,繼續說道:“或許,幾百年後他們會有力量反抗,但是那有什麽關系呢?作為現在的皇帝來說,他只派出一個千戶,一個原本不屬於他的地方將為他的朝廷效忠幾百年、提供幾百年的財富,即便有朝一日棄去了,對大明來說也沒有任何損失。”

楊淩怦然心動,他捏著下巴想了半晌,呵呵笑道:“好似有些道理,現在大明北有韃靼、南有倭寇,待平靖了這些地方,開海通商也有了成效,我們的水師也更加強大、熟悉遠近諸國和海上行軍、作戰,一切條件都已成熟了,我會向陛下進言的。”

阿德妮聽了抿嘴一笑,得意洋洋地站了起來,根本沒有注意楊淩目中閃動的神色,帶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

楊淩時常邊閱公文,邊撿其中的要點說與她聽,起初阿德妮還裝的懵懂不知,不知一個一向被人認為誠實、純樸的好人一旦裝起象來,最易讓人在毫無戒心的情況下被蒙蔽。

楊淩最初只是技巧地詢問在她的國家是如何處理這些事情的,只讓她表述該國操作的事實,這樣一來縱然有所吐露,也不會與一個村姑的身份不符,何況阿德妮十分習慣女人參予政事的行為。

隨著勉強吐露、適當敘說,直到她對楊淩表現出的一些見解“忍無可忍”,憤憤地進行駁斥,被楊淩這個熟諳他人心理、最善於辯論的對手一步步帶動下,不著痕跡地提高自己的見解,阿德妮說出來的也越來越多,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表達的東西早已和她的身份不相符了。

阿德妮雖然知識淵博,但是畢竟是個年方十八的小姑娘,對於官場人物的狡詐哪裏了解那麽多。更何況這個東方國度存在了數千年,它的官場遠比西方,遠比她那個不足大明一省的小國家要復雜得多,楊淩在這個官場中縱然是個新丁,要對付她也是遊刃有余。

楊淩已經不是第一次和她討論政事了,她也不知不覺地習慣了這種近乎幕僚內參的身份,而且對於能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頗有點自得其樂。

楊淩聽她侃侃而談言之有物,常有獨到見解,所以遇到些疑難問題時,便隨口說與她聽,兩人各抒己見,有時聊的忘形,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每到這時阿德妮就像一個好勝心切的小孩子,全然忘記了自己女奴的身份,拉把椅子大馬全刀地往楊淩對面一座,就開始提事實、擺依據,無論政經軍工都講的滔滔不絕,根本沒有注意到楊淩戲謔、好玩的眼神。

楊淩畢竟來自現代,思想意識比她還要先進了數百年,有時駁得阿德妮啞口無言,她仔細想一想,就會坦然承認楊淩是對的,這種坦率的性格很是招人喜歡。

但是過於超前的意識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很多都是不切實際的,有時楊淩自以為放之現在正確無比的想法一提出來,阿德妮提出幾個實現它所必需的基本物質條件和意識要求來便問住了楊淩,每到這時阿德妮就彎眉一挑,得意之色溢於言表,那神情說不出的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