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東指揮(第3/6頁)

這位原山東都指揮使李森,面如重棗,身材高大,確實是位威風凜凜的武將,此人在都指揮使一級的武將中,是少有的不是文官出身,而且僅憑戰功和武力才逐步升到如此高位的,算是一位草根階層誕生的猛將。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楊淩才在兵部提供的眾位武將中選中他出任四川都指揮使。

成都府各路官員之中,唯一一個知道楊淩此來的真實目的的,就是此人。楊淩知道官僚體系盤根錯關系復雜。軍中將領不但各有派系,而且由於身居高位者皆是文官,所以武將大多在京中有文官靠山或與文官某一派系關系密切,同時衛所軍由於駐紮當地百余年從不移防換址,所以和地方官府也有極密切的關系。

這一來層層關系糾纏不清,沒有派系、沒有貴人扶助的將校想出混出頭來極為困難。楊淩當初任職神機營,不過才幾千人的軍營,他又有皇上做靠山,還飽受軍中固有勢力的排擠,可以想見李森領著幾個親兵到了四川,短時間內能有什麽作為。

正常的情形下,他要真正在軍隊中樹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最少也得兩年時間,除非把四川軍、政、刑三司首腦一塊兒全換了,來場暴風驟雨般的大清洗。

如今看來李森雖然利用職權,名正言順地對四川各衛所將領來了個大調動,但是仍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威信,如果自己一旦真的出現什麽意外,軍隊方面十之八九是指望不上了。

楊淩本想宴後單獨約見李森,見此情興不免意興索然,打消了這個念頭。

又歡飲一陣,楊淩提高嗓門對安文濤道:“蜀王殿下是我大明賢王,先皇在世時,曾多次褒獎,並令天下藩王和皇族以蜀王殿下為表率,克已修身,造福一方。今上對蜀王爺也十分關心。本官出京時,聽說蜀王殿下抱恙在身,遷往青羊觀中修養了,皇上聞訊甚為牽掛,曾囑我巡至四川時,一定要代皇上探望王爺病情,不知王爺如今可好些了麽?”

藩王非奉旨一律不得與京官結交,這是朝廷制度。楊淩巡視各省,從未拜見過當地皇親王侯,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他想面見蜀王,不但顯得唐突,而且蜀王完全可以避而不見。

今日當著成都府大小官員說出皇上囑他探望蜀王病情的理由,回頭行走於蜀王府,便不致引人非議。而且這麽多官員,同蜀王府關系密切的必不在少數,消息傳到蜀王耳中,他也就沒有理由婉拒了。

安文濤見他問起蜀王,臉上笑容一收,肅然道:“王爺以禮教守西陲,蜀人安樂,日益殷富,離不了王爺之功。王爺病重之後,蜀地百姓為之憂慮,下官等也是焦灼萬分,嘗代為延請各地名醫。只是王爺病情反復,始終未見好轉。現在王爺在青羊宮中修身養性、調理病情,病勢有所減輕,前日下官去探望時,看到王爺氣色尚好。”

楊淩見眾人談及蜀王時,均停箸歇杯以表敬意,蜀王在蜀地大小官員心中的他位可想而知。這樣的人物,也難怪朝廷要謹慎對待了。

他淡淡一笑,說道:“王爺病體痊愈有望,本官聞之也甚感寬慰。蜀地的路難走啊,本官這一路行來,身子都快顛散了架,今日想早些歇了,明日先去拜望昭王殿下,安大人,你看……”

“是是,下官已在文殊院為大人設下欽差行轅,這便恭送大人往行轅休息。”安文濤欣然應道。

他可不是要把欽差安置到和尚廟裏,而是此街有座古老的文殊廟,故此得名。楊淩這個掃把星每到一地,歡歡喜喜把他接過去的官員十有八九要倒血黴,官場上的人大多迷信,安文濤對此頗為忌諱,可不敢把他往自己身邊領。

安文濤絞盡腦汁把他安排的遠遠的,還特意安排到文殊院附近,就是希望借助仙佛之力壓一壓這位欽差滿身的煞氣,希望他千萬別在成都又攪起一場腥風血雨。

楊淩可不知安大人的想法,他到了地方見這裏房屋樓閣雖不豪綽,卻十分大氣。周圍沒有太多的民居,適宜安排侍衛們駐紮和守衛,不遠處佛寺內鐘聲悠揚,梵音裊裊,聽著心田靜雅,反而覺得安大人很是費了一番心思安排他的住處,心中很是滿意。

欽差儀仗駐紮下來,伍漢超先對親兵和狼兵的駐紮做了調度,將楊淩的住處團團圍住,定崗、流哨層層設防,把這裏圍的是風雨不透。

楊淩自去沐浴更衣,然後一身清爽地走進書房,剛剛燃起一根藏香,聽著隱約傳來的梵音禪唱閉目養神,劉大棒槌持貼來報,四川都指揮使李森求見。

楊淩今日見了李森在席間飽受當地官僚冷落的情形,對他能起的作用已不抱希望,若剛剛到達,立即接見軍中將領,又恐引起有心人的疑慮,所以擺手道:“就說本官體乏,已經歇下了,請李大人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