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登基大典(第2/3頁)

慶忌自登壇的那一刻起,季孫小蠻的目光便滴溜溜地在他身上亂轉。這些日子的軍旅生涯,讓他的面上多了幾分沉穩,目光多了幾分深遽,再加上王袍加身,更是隱然有了幾分王者氣象,看得季孫小蠻不禁有點目醉神迷,投向慶忌的目光便有了幾分現代追星族的狂熱。再念及這些日子來的親熱舉止,一顆心更是不由得飄飄然,暈陶陶。

台上的慶忌留了短髭,與一年前相比,更多了幾分成熟,台下的任若惜雖面上保持著平靜,可一雙妙目還是忍不住在慶忌身上遊移。這個男人,終於走到了復國的這一天,目前姑蘇城雖還未攻下,越國與夫概的外患也尚未剪除,但她相信,這些對這個男人來說,不會是太大的難事。

回首這一年多來兩人的命運交集,在似有情與若無意之間,命運似乎早已注定。想起他曾說的那句豪語:我慶忌若能得國,必納你為妃。如今世事更叠,不論是自己的心,還是自己的家族命運,都把她推到了這個男人的身邊,可他身邊,已經有了兩個如花少女,自投入慶忌帳下,他和自己從未私下談話,看那若即若離的態度,可是惱恨我任家直到事態即將明朗才做出選擇麽?想到這裏,任慶惜不由得黯然一嘆。

慶忌依序祭拜神明、祖先完畢,便登上王座,接受群臣朝拜、諸國使節朝賀,然後儀仗上前舞蹈,先武後文,以示武力得天下,文治得太平。文舞,武舞,象征文治、武功兩種統治方略,樂曲聲中,以鑰、翟、鷺、翿為飾的文舞登場,象征文德。

文舞之後,繼由武士手持幹、戈、戚、揚、弓、矢登場起舞,象征武功。一個舞蹈姿勢代表一個字,歌生唱一個字,樂生奏一個韻,舞生跳一個動作,每一獻禮32個舞姿,三獻禮96個舞姿,每一個舞姿展現,都猶如一副優美的群雕圖。

這一幕看在失國久矣的東夷使節眼中自然是大開眼界,那位玄鳥姑娘看的是津津有味,慶忌偷空瞄了她一眼,只見這位姑娘不時探手入懷,然後摸摸嘴唇,那紅唇便一陣嚅動,竟似在吃什麽零食。饒是慶忌身懷後世人的記憶,對這典禮並不十分敬畏,也不禁看的囧然冒汗。

待諸般禮儀已畢,眾文武、來使便幕天席地而坐,新王登基的盛宴便開始了。四方儀仗武士仍然林立不動,各個方陣之間,大鑊下烈火熊熊,煮著牛羊豬肉。搭起的涼蓬下,廚師滿頭大汗地準備著各色食物。

有從小在魯膾居長大的季孫小蠻居中指揮,這些臨時充當大廚的軍中夥夫倒也有條不紊。尤其是軍中登基,一切從簡,食物品色本來有限,但是季孫小蠻臨時培訓,搞了許多新式菜樣,於傳統的烹煮鹵醬的菜式之外搞了許多煎炒烹炸的新菜式,以此彌補了登基宴會的不足,至少在那諸國使節看來,不覺寒酸,反覺氣象一新。

及至上菜,就輪到任若惜幫忙了。須知莊重盛大的飲宴,上菜、布菜都有許多規矩,帶骨的菜肴放在主位的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飯食靠在食者左方,羹湯則放在右方。切細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近些。蒸蔥等佐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更細致的講究處,如果有幹肉牛脯等,彎曲的放在左邊,挺直的放在右邊。試想慶忌軍中都是武夫,哪怕訓練十天,誰能記的住這麽些規矩,若讓他們上菜,這酒宴必然混亂不堪,貽笑天下,這莊嚴的登基大典也變成了一出鬧刷。

任家家大業大,貴不可言,家中自有許多仆傭侍候,如今任氏造反,這些私奴家仆盡在軍中。他們是懂得這些繁瑣規矩的,由他們來上菜,便做的井井有條,從容不迫,看得各國使節嘖嘖稱奇,不知在城外倉促登基的慶忌從哪裏找來這麽多訓練有素的仆傭侍候,對他一統吳國,更增添了幾分信心。

“諸位使節遠道來賀,盛意拳拳,寡人敬諸位特使一杯,聊表謝意。願我吳國,與貴使諸國,守望相助,永為友好!”慶忌手捧青銅爵,朗聲說道。

主人勸進,是為獻禮,諸國使節紛紛舉杯應和,慶忌走到東夷使者席前時,那位玄鳥姑娘興致勃勃地站起來,似乎想與慶忌碰杯,把慶忌嚇了一跳,連忙在她面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身。

玄鳥在他身後嘖嘖地道:“他冠上戴的珠子不錯,成色極佳,只是臉上掛了個簾子,不怕走路跌倒麽?”

“玄鳥……”,丹烏在一旁無奈地叫。

慶忌只做沒聽到,趕緊邁著八字步向對面席上走去。

慶忌敬酒已罷,回到主席,諸國賓客回敬,慶忌笑飲,稱為酢酒。然後慶忌注酒入杯,自飲一杯,再向賓客勸飲,稱為酬酒。自獻而酢、而酬,合起來叫作“一獻之禮”。在二獻之前,大家便可以自由交談,隨意飲酒。慶忌受了掩余、燭庸兩位王叔的敬酒,然後是孫武、荊林、梁虎子、赤忠,再然後是阿仇、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