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謀劃吞吳(第2/3頁)

勾踐在臯如說起此事時,便陷入沉思之中,此時神色微微一動,徐徐說道:“伯相國所言有理,慶忌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而且當務之急是趁夫概已死,拿下姑蘇,一舉平定吳國。何以卻遣一路本構不成強大威脅的人馬來我越國附近騷擾?此事實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兒臣思量許久,卻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只是想來實在不合情理,不知……”

允常只有這一個兒子,對他極是寵愛,聽了笑道:“我兒無需顧慮,今日議事,群臣暢所欲言,群策群力,不管有理無理,盡可言之,說不定對為父也有所啟發。”

勾踐微微一欠身,道:“是,父王,兒臣以為,慶忌在應該集中所有兵力,爭取盡快拿下姑蘇的情況下,只遣三五千不可能打下我越國的軍兵,到我越國再生事端,這種昏招絕無道理,除非……他們有不得不來的理由。那麽有什麽理由是他們在急需安定本軍,攻打姑蘇的關鍵時刻必須來我越國附近逡巡不去的呢?”

勾踐目光徐徐一掃,見父親和眾臣正凝神傾聽著,便道:“兒臣思量許久,只想出一個理由。那就是……慶忌本人不在他的大營之中,吳人根本不知他的下落!”

這一語如石破天驚,大殿上轟然一聲,一片訝異的聲浪蕩漾開去。

允常微微皺了皺眉,覺得兒子這番話有些過於荒唐,他有心阻止,卻不知該如何保全兒子體面的情況下把話圓過去,嘴唇嚅動了幾下,卻沒有說話。勾踐頓了頓,鼓起勇氣又道:“唯有這種情況下,那掩余、孫武一班人既怕我越國趁勢起兵,又怕姑蘇城中夫差趁機再起風雲,這才不得不撤回人馬,放出消息說慶忌受傷,現於營中休養。這一來,一可駭阻姑蘇城中的夫差;二可安定慶忌軍心;三可使我越國無機可乘。可實際上慶忌生死未蔔、下落不知,他們又必須得找到他,於是遣一路人馬,打著襲擾報復的旗號,卻不主動與我交戰,只在附近江河處到處遊走,便合乎情理了。因為他們的真正目的,應是慶忌,而非越國。”

大殿上喧鬧聲更甚,一位大夫忍不住上前質問道:“殿下以為,那慶忌帶傷孤身一人潛進了我越國不成?”

勾踐笑了笑道:“那又不然,我的意思是……,慶忌如今應該生死未蔔,而且下落不明,連吳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所以他們才不得不放出消息迷惑各方,暗中派人到處尋找他的下落。”

說到這裏,勾踐的目光忽地從眼前閃向遠處,放慢了聲音道:“依我看來,慶忌受了那麽重的傷,如今也許早已曝屍荒野,只是還沒有被人找到他的屍骨罷了。又或者,他的確沒死,亂軍中難於找到時自己的人,便逃至什麽地方藏匿起來。至於他重傷之下卻逃進我越國來,的確荒唐,然而如果我是吳人,但凡有一線希望,同樣也不會放棄的,沿這大小江河上下搜尋始終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抱著萬一的希望派人假意襲擾邊境,實則探聽慶忌消息,那也合乎情理。”

允常還是覺得兒子的想法太過於不切實際,聽他說到這裏,忙放聲一笑道:“哈哈,我兒說的也有道理。如果是這樣,慶忌怕是兇多吉少了,這麽久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那麽曝屍荒野,被野狼野狗吃掉也不稀奇。如果他真的帶傷逃離了戰場,也不可能到我越國境內,他在吳境內這麽久不與他的人馬聯系,恐怕還是死掉的可能大些,寡人只須靜觀其變、坐收其成便是了。”

伯嚭眼珠一轉,連忙趨步向前,說道:“大王,臣覺得太子殿下的想法很有道理,不管慶忌現在是生是死,下落何在,不過他的人馬如此反應,卻很可能正是因為慶忌本人的消息連他們也沒有掌握。慶忌現在生死與下落,我們自然無從掌握,卻大可加以利用。”

“喔?”見伯嚭贊成勾踐的看法,允常很是喜悅,忙問道:“伯相有何高見?”

伯嚭先揖了一禮:“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吳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他們窮搜吳國也找不到慶忌,情急之下甚至以為他會在我越國境內,正是不肯放棄希望,急病亂投醫的心理。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吃掉英淘氣這支孤軍呢?我越國與吳,早晚必有一戰,如今把他們的力量盡量削弱,正是壯大越國,疲弱敵軍的機會。”

允常愕然道:“伯相是說……,寡人尚未找到替代夫差的新吳王,便發兵伐吳吞掉英淘這路人馬?這個……是不是太急了些?”

伯嚭說來說去,拍勾踐馬屁是小,賣弄自己本事是真,如今越王及群臣不解其本意,心中不禁大為得意,他自得地一笑,拱手道:“非也非也,臣的意思是,何不利用這下落不明的慶忌為誘餌,讓英淘這支人馬自己送上門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