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第2/4頁)

範蠡道:“既然你已洞悉其中利害,還要趕去枉送性命嗎?”

文種微微一笑,四顧一看,壓低聲音道:“卻也不然,少伯,你有所不知,我在郢都做了幾年小官,也著實地結識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個商販,常拿些山珍皮貨來郢都城中叫賣,我常關照於他,彼此交情不錯。此人是一個已雜居於我楚人城邑中的濮人,因為收購獸皮、山珍的原因,與避居蠻荒的濮人大多相識。

昨日王命一下,費無忌便使那李寒帶人監視你我行止,行動殊為不便,不過我還是打著即將遷任他地的名頭,邀來了一些朋友飲酒,其中便有此人。我已囑他先行上路,趕去澧濮,有他出面,當地濮人必不會為難你我,你我亦可從當地山民那裏,學習些蠻荒之地的生存之道。”

範蠡微微撚須,一臉的不以為然,聽到這裏文種低頭飲水,範蠡便問道:“就是這樣?即便不死,你我從此便在那裏做一對野人嗎?”

文種努力咽下一口幹硬的肉幹,微微一笑道:“當然不止,我們以此為契機,說不定不但能在那裏站住腳,而且可以引領當地野人耕種、築城,漸漸讓那些不服王治的化外野人臣服於我王轄下,只要我們成功,便會有大批濮人及其領土劃入我楚國名下,少伯,那可是開疆拓土之功啊,費無忌就算再如何囂張,他敢冒天下之大諱,為難你我這樣立有封疆大功的人嗎。

你想,大王如今年幼,自然由得費無忌擺布,但大王已經十歲,再過幾年便能親政,費無忌此賊獨攬大權,勢壓王室,那時必被大王誅殺,到那時,就是你我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自可風風光光返回郢都,要受到我王重用亦不為難。”

範蠡目視他良久,微微搖了搖頭:“子禽,你想的太簡單了。囊瓦、費無極、偃將師之流雖是奸佞之臣,但心機、本領俱都不凡,否則也不可能在我楚國官場青雲之上,將伍奢、伯郤宛這些根基深厚的世卿老臣不動怕色地連根拔掉,更不可能似今日這般呼風喚雨、不可一世了。”

文種一怔:“那麽……少伯的意思是?”

範蠡緩緩地道:“費無忌囂張狂妄,他要除掉誰,未必肯耐著性子假手於窮山惡水的瘴疫之氣和當地野性未馴的山民。你我已經開罪於費無忌,他既決心驅逐流放你我,恐怕楚國雖大,今後卻已沒有你我容身之地了。”

文種目光微微一凝,神色緊張起來:“少伯莫非想逃奔他國?”

範蠡略一沉吟,不答反問道:“子禽,你看當今吳王慶忌,此人如何?”

文種神色微微一動,答道:“少年英雄,心懷大志。”

範蠡滿意地一笑,接口道:“而且甫登王位,正欲大展作為。吳國朝臣剛剛興替,國內百廢待興,正是有志之士大展拳腳之地。”

“少伯莫非想投奔吳王慶忌?”

“不是我,而是你和我。”

文種默然不語。

範蠡勸道:“說起來,今日費無忌只手遮天是因大王年幼之故,但囊瓦、費無忌當初除掉伍奢、伯郤宛這些世卿老臣時,其中卻未嘗沒有大王的意思。當今大王已在費無忌掌握之中,待他成人是否便能擺脫費無忌控制做一個明君殊難預料,而我們今日開罪於費無忌,已是大禍臨頭。你我不如投奔吳王慶忌,在明君之下,或許能轟轟烈烈創一番事業,功高天下,德揚四海。”

文種遲疑半晌,微微搖頭道:“少伯,我看你是多慮了,費無忌權柄甚重,地位崇高,他嫌我們礙眼,打發了就是了,未必便會迫不及待使人追殺。你我俱是楚臣,又無伍員那般血海深仇,無端投奔他國,豈是道理?”

範蠡不以為然地道:“昔日姜尚亦是商臣,還不是扶保了周室名垂千古?管仲所保舊主死於姜小白逼迫之下,管仲還不是扶保了小白,成就一世君臣賢名?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這些大賢難道不是我們應該效仿的嗎?”

任憑範蠡如何相勸,文種總是心抱幻想猶豫不決,不肯痛下決心,範蠡見狀只得長嘆道:“罷了,既如此,範蠡便舍命陪你往澧濮走一遭,只是……若此去澧濮路上,費無忌果然使人追殺,那時你待如何?”

文種把眉尖一挑,說道:“若少伯果然說中,文種再不猶豫,立時與你投奔吳國便是。”

“好,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兩人各出一掌,“啪啪啪”三擊掌,範蠡範蠡長身而起,站在大石上看向遠方,喃喃自語道:“再往前行,便是艾坪,只要出了艾坪,就是化外野人的天下了,這一路上,小道野徑許多,無人能摸清我們走的是那條路,但艾坪卻是必經之地。費無忌若想使人半途截殺,那是最後的機會,你我可要小心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