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2頁)

歐陽適點頭道:“說下去!”

陳正匯道:“了解清楚以後,第二件就是要拉近津門和流求之間的關系。如何拉近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人事上的流動!也就是說讓津門出身的人可以到南邊來為官;同時讓流求出身的人得以順利進入津門。實際上在流求開創事業的元老許多都自北方而來,只是四將軍打開東南士林的門路以後,北人南下的情況才日漸減少。就我這些時候的觀察,北國人才武盛而文淺,正需要我們幫忙引薦東南的讀書人上去理政!這既可以幫忙解決北地文人不足的問題,也可以讓南人對津門歸心。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善加推動?延引大批南人北上?一來這些人有四將軍作背書,七將軍不敢虧待;二來七將軍要收南人向北之心,也必然優待!三來,不是正匯誇口,東南的讀書人,遠非北國邊鄙之徒可比,這些人一上去,只要熟悉了北邊的風氣、習性,不出三年五年,就會把北人給比下去,若整個漢部內政的要害部門都是四將軍的門生,四將軍再尋個由頭進入中樞,之後的事情,便都順理成章了!四將軍,你說是麽?”

歐陽適聽得心頭大暢,隨即猶疑道:“若我進入中樞,流求這邊的事情怎麽辦?”

陳正匯道:“眼下流求已穩,且無兵患,可將島嶼按地形人口割裂成縣,挑選信得過的縣令,便能放心了,不一定要再設一個統攝全島大權的常駐大員,太平時節由津門的大吏遙領就可,這樣津門方面也放心。至於兵權,東海以水師為主,四將軍你的主船隊停在津門、遼口,和在雞籠也沒什麽區別。至於遊弋各海域的分船隊,則挑選信得過的人執掌!”

歐陽適問道:“不設一個常駐大員?這可以麽?”

陳正匯道:“不設統攝全島的大員,就是讓流求各縣直屬中央,漢部的地方又不大,沒什麽不可以的。戰國時諸侯直轄的郡縣都不大,只是後來天下一統,疆域越來越大,畿外郡縣數量太多,才要割州設路。”

歐陽適聽到這裏笑了,又問:“若是這樣,到時候你的位置又該在什麽地方?”

陳正匯笑道:“若四將軍覺得我這建議可行,只怕在四將軍進入中樞之前,我就已經北上為將軍鋪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