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2/2頁)

郭浩就將刀拔出,曲端臉色微變,郭浩已道:“將軍不願與劉锜自相殘殺,我郭浩難道就願意為一道亂命而枉殺良將麽?”

曲端大喜道:“郭經略果然高義!”

郭浩將刀還給曲端,說道:“今日之後,曲兄卻欲何往?”

曲端沉吟道:“聽說金人又已告急,我欲從劉锜那裏求一張通關的文書,就往太原打金人去!若郭兄不棄,不如便留下做個監軍!”

郭浩道:“河東軍兵多糧廣,曹廣弼謀略過人,這次他只派出不到一萬人來,想必河東尚有大軍可以支持戰局。我們要幫他守住河東的話,與其千裏迢迢跑去幫他打仗,不如留在此處讓他的西線、南線無憂。”

曲端喜道:“郭經略所言甚是!”

兩人商議既定,郭浩便入延安府來見劉锜,請他到洛川軍中議事,諸將或恐是計,郭浩笑道:“若怕是計,便留我在此,曲端若有異心,諸位便殺了我為劉將軍報仇!”

劉锜笑道:“我既敢輕兵入陜,便是把性命交給陜西父老了。曲端既要見我,我自當去。他若敢殺我,他日自有人替我報仇,何必扣留人質!”便與李永奇一起,只帶了十幾騎隨郭浩來到曲端軍中。

曲端和郭浩之所以邀劉锜來,其實微有探他膽色之意,這時見他如約而至,心中嘆服。

劉锜道:“我此來非貪圖陜西土地,只為問罪張浚、呼應河東二事而已。今日與將軍相約,但為抗胡馬、保華夏為誓!絕不相負!”

曲端和郭浩都道:“此二事正是生平所願!”當場歃血盟誓,願受節制。

當下兩軍並作一處,將士無不歡騰,劉锜引兵緩緩而進,曲端道:“兵貴神速,如此行軍,等於讓張浚有備。”

劉锜道:“張浚麾下盡是陜西人,兩軍若沖撞起來,死的都是你我同鄉。但我料張浚聽說我等合軍南下,必然遁逃。我等走得慢些,也讓他有功夫逃跑。”

曲端聞言嘆服。

涇原兵這一易幟當真震動了八百裏秦川,張浚恐被劉锜和種彥崧南北夾擊,連夜西遁。劉锜和種彥崧跟在他後面步步緊逼。張浚逃到臨潼,正要進入長安,前面哨騎來報:京兆府長安城頭也掛滿了漢字大旗。原來劉錫渡過渭河後向種彥崧借了五百輕兵,本想到夏邊召集人馬,誰知過長安城下時,還沒收到消息的京兆府守將出城來迎,聞詢前線戰況。劉錫一轉念間兵行險著,假傳將令奪了長安的兵權防務呼應種彥崧。種、劉兩家在西北聲望甚高,人脈極廣,所以劉錫得以在變中取事。

張浚到達臨潼時劉錫在長安其實還未站穩腳跟,但李彥仙、曲端、郭浩等人的接連倒戈已讓張浚變成驚弓之鳥,而且劉锜、種彥崧又正在背後,當下不敢進城,更不敢攻城,引了兵馬直退到扶風、鳳翔。

劉锜和種彥崧在長安會師。諸將會面後決定由種彥崧主渭南軍事,防備張浚反撲;劉锜主渭北軍事,防備金人、夏人;郭浩暫代京兆府尹,安撫境內士農工商;鄧肅負責平輸轉運,調有余濟不足。又傳檄陜西全境,告以抗金保華之意。不久曲端盡得原州、涇州、渭州,劉錫則順利進入熙州,熙州以北、以西等夏邊州軍雖一時不肯歸漢,但也在劉锜、種彥崧的威壓德誘之下答應保持中立。

張浚手下兵將尚多,本來還有一戰之力,但當此之時,陜西軍民都不願意再戰,不久建康方面政策又變,而張浚的種種反撲策略便不得不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