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汙點(下)(第2/2頁)

韓昉問:“四將軍打算怎麽查?”

歐陽適道:“這件事情涉及到國家大事,不是尋常案件可比。若只是讓法官依律辦理,恐怕把握不了分寸,若是讓相府直接處理,只怕又會妨礙了律法之公正,開了壞頭。我看這件事得由元國民會議來過問。”

韓昉驚道:“元國民會議,這……這鬧得太大了吧?”

“怎麽會鬧得太大?”歐陽適道:“這件事情,涉及到塘沽的法官、政務官,甚至涉及到河北西路的民生政務,涉及到雲中晉北的防務,也唯有召開元國民會議,處理起這件事情來才名正言順,合規矩,又可以把握分寸。這件事情,就由我來提。”

韓昉聽了,就知道歐陽適是要召開元國民駐中樞代表會議。漢部的元部民會議隨著其領土的擴張,規模也不斷擴大。早在流求開辟以後,元部民會議總部就發現要直接管理全境的元部民非常困難,所以便參照行政區的劃分,成立了下級元部民會議,各個地區都會派出若幹名代表進駐中樞所在地,稱為駐中樞元部民常務代表,組成了一個負責處理元部民會議日常事務的常務機構,折彥沖稱帝以後,這個機構又正名為元國民中樞常務代表會議。歐陽適是東海代表團團長,進京後自動成為中樞常務代表,有資格發起這樣一個動議。

中樞常務代表會議對司法、行政都有監督權,歐陽適這個建議倒也合法合理,韓昉又想,歐陽適這建議提出來以後還需要經過狄喻那一關,雖然在法理上狄喻就算反對歐陽適也有資格要求召開特別會議,不過以狄、歐兩人的關系,應該不至於將事情鬧僵,他心想:“這件事從歐陽動議到狄議長決定召開還有一個來回,在這段時間裏若楊相覺得事情不妥,他自己會想辦法阻止。”所以也就不說什麽。

歐陽適當即要韓昉將有關事項、人員列出,擬成文表作為說明,又請韓昉替自己起草,然後便署名提交元國民中樞會議。狄喻拿到以後,也覺得華表壇的事情該處理一下了,但這等軍政大事,按照程序要先知會一下皇帝、宰相和樞密使,折彥沖不在,接到知會的便是監國折允武。燕京方面,楊開遠看了知會文書後表示樞密院對調查此事不作反對,又將不加印泥的回復文書寄給了折允武。折允武拿到後想:“三叔這樣做,是要我來作決定麽?嗯,不對,他是要七叔拿主意。”就派人到隔壁的相府問病。

楊應麒休息了兩天,身體已經沒什麽大礙,但仍然呆在後邊家中辦公,聽折允武派人來問病,趕緊放下手頭事務,到行宮來告安。

折允武問楊應麒這事該怎麽辦,楊應麒反問:“太子認為該怎麽辦?”

折允武道:“四叔建議調查,這是好的。不過現在調查,時機怕有些不對。七叔你也跟我說過,現在最要緊的是穩,哪裏都不要出事,好好支持父皇平定漠北,等大軍凱旋後再說。所以我認為現在徹查不是時候。”

楊應麒道:“四哥說要查,沒說怎麽查,更沒說要如何處理。他也不是個不顧大局的人。”

折允武問:“那七叔是同意了?”

楊應麒答道:“我沒意見。”

折允武大喜道:“那太好了!這件事我其實已經等很久了,希望四叔能早日還晉北百姓一個公道!”

楊應麒聞言卻嘆了口氣,折允武見了不禁奇怪,便問他嘆什麽氣,楊應麒道:“太子的希望,只怕會落空。”

折允武問:“這是為何?”

楊應麒道:“這裏面的關節,我一時也說不清楚,太子仔細看,慢慢就會明白過來。”

折允武聽得頗為狐疑,但仍然封好了回復文書,表示支持狄喻的決定。當下狄喻便召開會議,提出此事,推選出包括歐陽適在內的十二名中樞常務代表作為處理此事的代表團,代表團以歐陽適為首腦,全面負責此事的審查,一幹涉事官吏軍民,無論爵位功勛,都必須盡量配合。

消息傳出時,已是歐陽適到達塘沽的十日之後,河北、京畿、東海的士民聞訊無不翹首以待,相關的各派勢力更早在消息確定之前就紛紛行動,歐陽適在塘南的府邸登時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