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英王朝與印吉利(第2/2頁)

“唐!”

又姓李,又是華夏鼎盛之國,該合適了吧,可不僅眾人不滿意,李肆也不甘心,後人用得太多了,毫無新意,自己還得去攀那個老傻叉李淵為祖宗……

“兩個字也行!中華、華夏,甚至四個字,華夏天國什麽的……”

李肆咬牙,這事他要乾綱獨斷!中華帝國、華夏帝國,老套路,耳熟嘛。

“哦……這樣啊,那恐怕是得跟全天下的讀書人為敵了。”

段宏時也咬了牙,這“讀書人”自然也包括他自己。

李肆泄氣,沒錯,一字為尊,兩個字都覺得不是正統了,更別提四個字。雖然有些事情上,他還真是要跟全天下的讀書人為敵,但他還沒腦抽到要將國號也添進來,增加更多的敵人,更大的抵觸。

華夏傳統的力量,在這一個名字上就顯露無遺,李肆造反的本意,不僅是要推翻滿清,還要繼往開來,傳承華夏。國號可是傳統裏最核心的幾樁事之一,他不可能在這上面截然斷了傳統。面對眾人不解他拒絕“英”字的質問目光,李肆很是沮喪。

“英德英德,除了英還有德嘛,咱們講這天道,道德又是一體,我看叫德也不錯!”

翼鳴老道神來一筆,大家一愣,轟然說好,我大德……也不錯!

李肆噗噗咳了兩聲,感覺自己正在吐血的邊緣,趕緊搖手,從英到德,這轉換未免太快。

“幹脆叫道!咱們是奉行天道,就以國號明示天下!”

徐靈胎也跟著翼鳴老道亂來了,然後惹來蘇文采薛雪等人對他齜牙咧嘴,都說他神叨得快入了魔。

他這一發揮,大家都開始了腦力激蕩,不出李肆所料,什麽意、法、美,都來了一遍,還有提議說直白叫“天”的,更是讓李肆打了個哆嗦。

“不行就直接叫‘李’吧……”

“叫‘肆’也行。”

關鳳生田大由也湊起了熱鬧,他們可搞不來那麽多花哨,直接在李肆本人身上作起了文章。

可這是讀書人的陣地,就連徐靈胎都參與到了圍攻他們的隊伍裏。咱們是要立華夏正朔的,怎麽能跟周邊那些藩國一樣,以姓為號呢?要知道上古三代的堯舜禹,那可都是同姓異號的,這可是關乎法統的根基!

“為什麽不用英字!?”

轉了一大圈,什麽字都扯了出來,可李肆還是搖頭,眾人沉默了,都靜靜地看住李肆,都投來同樣一道眼神,這個字,多好啊!

面對眾人那熱切而哀怨的目光,李肆心說,得,白天被軍隊逼宮,現在又被你們這幫管事的家夥逼宮,自己這即將登台的君王,可是滿腹苦水無處訴……

“旗號之外,這旗要舉多高,大家有什麽看法?”

李肆只好王顧左右而言他。

幸好這個問題也很關鍵,暫時引開了大家的注意力。

李肆說得扭捏,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到底是該稱王還是稱帝?”

他並不是扭捏,實際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在國號一事上遭了郁悶,連帶那個答案,也覺得有些忐忑,想要重新確認一下。

“無帝何以成國?”

段宏時反問,李肆正要松口氣,這老頭卻是一句話掰成兩段,並沒說完。

“可眼下就稱帝,該是沐猴而冠……”

沉默片刻,李肆不得不承認,就算占了廣州城,自己也不過擁廣東半省之地,這樣就登基為帝,自己都覺得有點兒戲。再說了,舉旗是一樁,稱帝是另一樁,都是重大的政治舉措,兩件一起丟了出來,太浪費了。

可這不前後矛盾了麽?如果不稱帝,哪裏來的國?甚至都不必討論國號。

“先立國,只稱王,虛君位以待勢成時變,仿始皇帝之前的三代舊制,兩全其美。”

段宏時這話,聽得李肆都連連點頭,學習了,讀書人這彎彎繞的肚腸,真是什麽都能說得渾圓。

這個策略定下來,檄文該怎麽寫,引發了又一波熱議,以至於眾人都暫時將國號的事情丟在了一邊。

“當然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劉興兆加入到議論中,隨口就將朱元璋討蒙元檄的口號搬了出來,蘇文采、顧希夷等人點頭。

“不對,是奉天行道,征誅不平!”

劉興純跟自己哥哥的意見不同,這個口號,翼鳴老道和徐靈胎薛雪等人點頭。

“這有什麽區別?”

關鳳生田大由等人越來越覺得讀書人多事。

“當然有區別!”

兩邊人異口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