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2/2頁)

工商界最激進,畢竟新店開業的墻貼告示自古就有,用在報紙上,成為所謂的“廣告”,這轉變再自然不過。《工商快報》幾乎是一期一變樣,原本還是報紙內夾花花綠綠的單子,後來學會了開單版,切碎版放廣告,由此來補貼辦報開銷。

穩健派的《士林》本就主張跟工商並濟,既然能補貼辦報經費,也不抵觸,只是避開酒樓瓦肆一類粗鄙產業,就招攬文雅之業的廣告。

以《正氣》為核心的激進派當然不願自毀根基,絕不接受廣告,而是建起錢會。可這以報紙為載體的輿論戰一打響,銀子就如流水一般淌下,互助性質的錢會可維持不了這樁大產業,幕後投資人雖有接濟,卻還有不少缺額。為求生存,只好走縮減期數,擴大發行量的路線。《正氣報》的編輯們都不要報業已經通行的“潤筆費”,還定下了“英華士子,人人皆手持《正氣》”的目標,開始在儒學、科舉等內容上下功夫,緊抓士子“市場”。

《正氣》這無奈之舉,刺激了《士林》和其他報紙,大家又都發現,還得緊抓一幫核心讀者,於是圈地運動相繼而起。工商界的自是循著行業深挖,《士林》則將目標放在了官員鄉紳等有歷練有眼界的階層身上。

被這一波“報紙產業大躍進”推動,再發現了報紙也有盈利之道,一些報紙轉向地方市場,就細致關注本地事務,比如安金枝的《黃埔新報》就喊出了不讀《黃埔新報》就不是廣州人的口號,而《韶州報》、《惠州報》等地方性的新報也相繼露面。

“這只是新樹嫩枝,那些不願在口舌上爭到東西的人,可是不會吊死在這小樹上的。這世間,總有人不願循著大道,他們更樂意走一了百了的便捷之途。”

無涯宮肆草堂,段雨悠掃視“催雨行動”總表的目光已經沉凝了許多,看看表上一樁紅線,再對比下面的藍線,展眉笑道:“你可總算是料錯了一樁,他們現在才開始動手呢。”

廣州城外,番禹縣治下一處破舊民宅裏,鼻子上還貼著膏藥的李方膺擱下硬筆,拍拍發熱的額頭,只覺縮在這破宅裏埋頭耕耘,毫不見前路,一股郁氣充盈胸懷。他雖被疑為鉤子,可終究沒什麽憑據,拿來之前所寫的“遺書”自證,總算讓那些熱血士子勉強接納了他。靠著之前《越秀時報》的從業經驗,也擠進了《正氣》當主筆,只是那“白衣山人”的名號,他自己都不敢再用。

如今兩月過去,報紙大戰漸漸進入平穩期,李方膺內心又開始躁動,覺得這場紙上的口舌之爭,像是綿綿無絕期,終究落不到實處。

正在煩躁,一個中年人進了宅子,還左右觀望,顯得鬼鬼祟祟。李方膺馬上迎了出去,此人姓林名統,原是清廷治下的南海知縣。李肆立國後,他沒能跑掉,一直被關押著。康熙在北面清理“粵黨”,李肆就把他放了出來,結果他也不敢回去,就在番禹縣當起了教書先生。

這林統曾師從李光地,所學甚深,李方膺搬到番禹縣為《正氣》撰稿,跟他有了來往,幾番交流,獲益頗多,也漸漸成了文友。李方膺還邀他為《正氣》寫稿,他卻以清廷忠臣自居,不願動筆,也引得李方膺頗多感慨。

“懷堂兄,您這是……”

見林統神色有些張惶,李方膺訝異地問。

“秋池老弟,我來是有樁驚天大事!”

林統喚著李方膺新起的字號,吞著唾沫說道。

“英華治下這般口舌之爭,到底是何來由,你可曾想過?”

像是終於驅散了心中的恐懼,林統說話也利索了,臉上也有了紅暈。

“怕是那李肆引蛇出洞之舉,到時候你們這些人可都……”

林統豎掌,比了個下切的動作,李方膺兩眼圓瞪,猛抽了一口涼氣。

“自古以來,豈有任治下肆意妄言,不興管束之理,你著實想想!聽聞北面朝廷已是平了青海之亂,轉眼就要對這南面用兵,那李肆,不將治下人心掃蕩一凈,又怎能鼓起全力,與朝廷對敵!?李肆可非心慈手軟之人,所以啊,秋池兄,大禍臨頭啊!”

林統一臉急切,李方膺卻皺起了眉頭。

“懷堂兄,你今日所來是為……”

林統沉沉點頭。

“秋池老弟,你是知我心的,現在我是來救你的,同時……”

林統湊近了他,壓低聲音。

“也是送你一樁大富貴。”

久久之後,林統離去,李方膺愣了半天,一屁股軟在座位上,已是滿臉汗水。

“那李天王……為何還不回來!”

他如此低聲自問著。